长兴县精准“双扶”攻坚推进强村富民

14.09.2018  22:33

今年以来,长兴县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创新推出以帮扶集体经济发展后进村和帮扶低收入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双扶”行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县域典范。目前,按照到2020年全县“年总收入达到100万元村209个,全面消除年总收入低于50万元的村和经营性收入低于20万元的村”目标,今年全县立项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达到37个,涉及村92个,计划总投资4.71亿元,预计投产后村集体年增收近4700万元。对安排确定需帮扶的低收入农户1384户,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实现人均年收入持续增收万元以上。

一、精心设计路径,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

一是项目加组团帮扶 。按照“联建、联购、联办、联设”的“众筹众创”模式,引导多个村合作发展、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比如,对地理位置较偏和缺乏发展空间的村,鼓励在城镇区、工业区和专业市场等优势地段,联合发展标准厂房、物流仓库、农贸市场、商铺店面,获取租金收入和物业增值收益。截至2017年,全县累计实施奖补项目123个,已建成117个,年均产生收益1700万元;年收益超20万的村有17个,超80万的村有4个。涌现出湖州市首个村企共建人才公寓、中国最美村镇北汤村七彩北汤休闲旅游观光等优秀村集体项目典型。

二是资源加商业帮扶 。充分挖掘并发挥好各村的既有资源优势,将“死资产”开发为“活资源”,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等商业化经营项目,为集体经济创收提供新路子。如,泗安镇上泗安村发挥历史文化村的资源优势,与杭州隐居乡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中高端民宿,实现年收益80万;吕山乡杨吴村借华能电厂落户之机,发展物业服务,实现村总收入130万元,经营性收入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0%和27%。

三是基地加技术帮扶 。实施“十百千万”助农增收帮扶行动,即依托十大特色产业、发动百家农合联会员单位、结对帮扶千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实现人均年收入持续增收万元以上。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低保动态户、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农户,通过建立帮扶产业基地的方式进行集中帮扶。截至4月底,县农合联按照“面积20亩以上、入驻低收入农户10户以上、持续帮扶3年以上”的标准,已完成新建造血式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3个,改造提升旧基地15个,入驻农户584户。同时,245家农合联会员单位为自主发展产业的175户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产业涵盖葡萄、芦笋、苗木、蜂业等,低收入农户依托产业发展稳步增收的态势初步形成。

二、用心组织动员,变“条块”帮扶为“整体”帮扶

一是乡镇部门主动作为 。出台《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意见》和《长兴县对接“双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全县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各乡镇(街道、园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为“双扶”工作搭平台、出思路。比如和平镇,开展行政村撤并,将原有的31个村撤并为23个村,既优化了布局,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县级机关部门也纷纷立足职能优势,主动谋求作为。比如县供销社,推行“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目前已经实现县、乡两级农合联全覆盖,并建立了葡萄、芦笋、大闸蟹等3个特色产业农合联,累积吸收会员1042个,有效带动了群众致富。

二是村居群众自力更生 。各村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作用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引领作用,积极出点子、想办法、找门路。如林城镇北汤村,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先后建成千亩鱼塘养殖基地、千亩芦笋种植基地、苗木示范基地,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220万元。低收入农户自觉摒弃等、靠、要的保守思维方式,紧紧抓住县里实施“双扶”行动的良好机遇,通过辛勤劳动、勤奋工作创造了美好生活。如和平镇长城村村民郑明水,在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下,去年已获得芦笋销售收入10多万元,今年种植芦笋达到50亩,收入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三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在党委政府推动、村居群众主动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合作共建”等各类活动,广泛动员在外乡贤、能人志士等社会各类群体,共同参与到“双扶”工作中来,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共建共享。如天能集团,与煤山镇新川村结对共建,先后捐赠3000余万元投入村级道路、学校等建设,同时还吸纳了当地3000多人就业;夹浦镇长平村书记周利方,每年自掏腰包200万元,用于支助低收入人员以及端午节、儿童节、重阳节等期间的慰问活动。

三、真心服务保障,变“被动”帮扶为“主动”帮扶

一是结对“”帮扶 。实行“县领导(或部门)包村、科级领导(或村主职干部)包户”的“双包”制度,把“双扶”工作与干部个人绑定,把“双扶”成效与干部工作表现挂钩,进一步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印发《民情日记》,要求每名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到联系村和联系低收入农户一次,主动谋划思路、争取政策、提供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并由县考评办每月进行督查通报。目前,已为899户从事产业发展的农户提供销售渠道或兜底包销,切底解决销路问题。

二是政策“”帮扶 。通过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并付诸于刚性执行,推动“双扶”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抱团发展项目代办机制,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完善审批绿色通道,促进村集体经济项目早落地;建立村集体经济用地空间指标保障机制,落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用地优惠政策;建立村级创收建设项目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扩大农家乐税收奖励分成试点范围。专门印发《社户对接助农增收17条政策意见》,对补助方式、补助标准予以明确,充分调动发挥各级农合联组织、专业合作社、低收入农户参与和支持帮扶行动,加快促进助农增收,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目标。

三是金融“”帮扶 。克服财政资金紧张的困难,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低收入群众增收,确保资金惠及村户。协调县农商银行发挥服务三农的政策优势,从今年开始起3年内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贷款10亿元。针对“双扶”行动的“兴扶贷”贷款产品,已为53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基准利率贷款358万元。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扩大覆盖面。在巩固种植险、养殖险、森林险的基础上,按照“一年一特色”思路,探索开办地方特色险种。目前,芦笋价格指数保险、湖羊养殖保险实现了稳步增长,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地方特色保险正在全力推进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低收入农户增收提供了安全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