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三举措抚育万亩森林

21.05.2015  18:51

        森林抚育是降低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危险,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今年,长兴县采取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和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环境等三项措施,投资约300万元保障10000亩森林抚育工作。

  一是提高森林质量。清除濒死木和部分被压的7公分以下的小树木、清除部分干形较差、断头的中等木和树型长得不好影响整个林地质量的树木。将清除的树木当作用材,实现再利用。目前,每天有百余人在长兴县林场进行疏伐工作,在一定时间内需完成8000亩的森林抚育任务。除了长兴县林场要承担大部分的森林抚育任务外,还有泗安镇、煤山镇要完成全县的森林抚育工作,全县共需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0000亩。每个森林抚育都采用小班化作业,涉及88个小班。小班区划采用县—乡(镇、林场)—村(林班)—小班四级区划系统,经营区划界与行政区保持一致,小班是抚育作业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

  二是优化林分结构。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使林分结构更合理,特别是为阔叶幼树创造更好的生长空间。林木经过多年的生长,森林中的树木变得密密麻麻,林木之间养分争夺激烈,很多出现了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的状况。林分的分布不合理也让森林的产出受到影响,在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中龄林木中重点伐除霸王木、残次木和下层被压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景观色叶灌木。目前,正在进行疏伐作业中。

  三是改善生长环境。主要对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林分开展,清除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被害木,以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数量较多时,要适当保留受害较轻的林木,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按照“先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后马尾松毛虫”、“先新发生区后老发生区”、“先重、中度受害林分后轻度受害林分”的顺序,优先选择交通主干道两侧、重点景区周围、城镇周边和松材线虫病发生前沿的松林作为抚育清理对象。(长兴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