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兴致不浓 “双十一”理财大战没打起来
从天猫一家独辟蹊径到如今的“百团大战”,“双十一”光棍节这个无厘头的网络节日,大有成为全民狂欢节的态势。
而在这一天,除了网购族疯狂的血拼和各大购物网站的相互较劲,另一片理财的战场上也烽烟渐起。去年“双十一”余额宝风头正劲,就有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收益高于7%的保险产品,也有银行首次触网,推出网络理财产品,网络理财呈现硝烟弥漫之势。
不过,今年“双十一”,伴随着余额宝的日渐式微,“双十一”理财较量难以再现“拼刺刀”的场面。
理财拯救剁手族?
业内人士认为不太靠谱
有过去年的惨痛教训,今年“双十一”,宁波的年轻妈妈小陈打算“金盆洗手”了。
“去年双十一,没有经受住诱惑,一天败了两万多,光是小孩的尿不湿,就够用两三年的了。”小陈说,去年双十一,她刚当妈妈不久,看到双十一的各种婴儿用品都想下手,从儿童座椅到奶瓶、奶粉、尿不湿,网购的商品堆了差不多一个房间。
“很多东西最后都用不了,像尿不湿,因为有尺寸大小,最后很多都送了小姐妹。”有了这一教训,小陈今年痛定思痛,决定彻底退出剁手族的行列。因为看到“双十一”有不少理财信息,她的打算是,把钱用来买理财产品,这样,不但遏制了花钱的念头,还能产生收益。
不过,小陈在淘宝、京东等网站看了一圈,发现这些平台上的网络理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
“双十一销售的理财产品,不是产品期限短,就是限量销售,而且需要进行抢购。”小陈说,以淘宝理财中的一款预期收益7%的产品为例,该产品单份的金额仅有1000元,收益再高,也赚不到几个钱。
纠结到最后,小陈还是把钱都存入了她熟悉的余额宝中,虽然余额宝近7日年化收益已经跌到了4.07%。
“商家和机构推出双十一理财,主要还是起到一个产品宣传,培养客户粘性的目的,对客户来说,真正作为一个投资渠道,并不太现实。”浙商证券一位投资顾问表示,“双十一”的产品为了吸引眼球,往往收益较高,这种高收益很多是通过平台贴钱实现的,因此,产品往往期限较短,销售量也会进行控制。
银行、保险兴致不浓
“双十一”理财比拼成色不足
余额宝搅乱一池春水之后,去年“双十一”理财市场的比拼可谓风生水起,线上线下都充满了硝烟味。
去年“双十一”期间,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等商业银行均发行了“双十一”专属的银行理财产品。广发银行更是将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搬到淘宝店,推出了4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其中,收益最高的产品达到7%。
不过记者发现,今年“双十一”理财市场则要黯淡许多。其中银行理财在今年“双十一”比拼中,亮相的并不多,产品收益率上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
昨天,记者询问了宁波多家银行,均被告知没有推出“双十一”主题的理财产品。而去年“双十一”曾推出预期收益率5.7%产品的平安银行,今年也仅有两款预期收益在5.1%、5.2%的“双十一”主题产品,和其他产品并没有拉开距离。
只有宁波银行推出的一款产品,在这个“双十一”强撑场面。
11月7日,该行推出一款名为“汇通理财2014年惠添利2536号”的双11专属产品,产品期限为111天,预期收益率为5.7%。昨天上午,这一产品开卖后很快就宣告售罄。
而保险产品方面,去年保险产品曾一度占据淘宝理财平台。而今年,因为保监会针对保险业内乱象做出“限制通过高现金保单获取客户资源的模式,抑制不良保险理财产品”的规定。此后,保险行业与理财渐行渐远。
今年淘宝“双十一”理财专区中,理财类保险产品,已经被车险、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等保障产品所替代。仅有一款中国平安推出的“富盈人生”产品,较为引人注意,该产品预期年化率达7%,到昨天下午5点,已经有1.6万人购买。
一家股份制银行宁波分行的理财负责人认为,“双十一”银行等机构促销的积极性不大,主要还是源于今年资金流动性较好。
去年“双十一”,银行的流动性相对较为紧张,加上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面对余额宝等互联网产品的竞争,银行不得不借势“双十一”推出高收益产品保住客户。而今年,银行流动性相对较为宽松,而且银行通过推出自己的宝宝类产品,已经在与互联网金融的较量中占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