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借力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助力民族地区金融精准扶贫
近年来,丽水市抓住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机遇,打造了农村金改的“丽水模式”。丽水作为浙江省民族工作重点市,有9.06万少数民族人口(7.19万为畲族),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该市通过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实施精准帮扶,有力助推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创新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信贷支农。为发挥民族山区林业资源优势,有效解决农村贷款抵押难问题,丽水市将金融创新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率先探索推广“林权IC卡”制度,有效激活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实现了“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本、林权证变贷款卡”。如景宁畲族自治县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实现扩面增量,2015年全年新增林权抵押贷款金额达16479万元,惠及农户1084户。2016年上半年景宁县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15669万元,同比增长28.4%,惠及农户972户,同比增加194户;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3190万元,完成年末任务数的93.31%,惠及农户2950户。
二是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为农。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这一问题,丽水市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信贷产品创新,相继推出了农房抵押贷款、茶园抵押贷款等支农金融新产品,有效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有力支持了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同时,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发展林业、茶叶、香菇、杨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保险品种,进一步完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农村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信用惠农。丽水市通过实施农村信用等级评价和授信工作,实现全部行政村完成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消除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农户以更便利的方式和更优惠的利率获得贷款,逐步破解了“三农”的融资难题。
四是全面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支付便农。为解决农村银行网点少,农民取钱难的问题,该市在行政村选取商店设立服务点,布放专用POS机,通过刷借记卡让农民就近支取养老、医保等涉农补贴资金,享受最急需、最基本的支付结算服务。目前,已完成全市2114个行政村的布放,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如遂昌县大觉村是少数民族村,畲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31%。农村信用社把助农取款点放在村口烟酒食品店,村民经常来取款、转账、缴费,既方便了村民也把小店人气带旺了。同时,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看小店人气旺,就把电子商务服务站也设在这里。小店进门右手有POS机,可以取款、汇款、缴费、充值;左手有电脑,可以上网卖卖山货、网购商品。据统计,2015年,村民们在该店网购总额达15万元。近三个月,网购金额每月都在1.5万元以上。
五是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共建保农。景宁县结合金融改革,设计了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的“政银保”小额扶贫贷款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具体做法是,有创业意愿和贷款需求的低收入农户提出申请,政府采用购买贷款保险的方式提供担保,并全额补贴利息,金融机构凭保单向农户放贷。如该县鹤溪街道东弄村畲族村民蓝葱和去年通过“政银保”贷款向景宁银座村镇银行贷了10万元,今年种了6万个香菇菌包,一个菌包成本大约2元钱,长出香菇后卖掉,可以净赚2至3元,算下来能挣10多万元;加上茶叶等其他收入,今年能挣约16万元;再还掉“政银保”贷款后今年还能净赚5、6万元。目前,景宁新一轮升级版“政银保”已经启动,计划安排资金3300万元,力争年贷款规模超过1亿元。贷款对象从低收入农户扩展到创业大学生、家庭农场主和电子商务经纪人,贷款额度提升到10万元,贷款期限延长到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