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金星村和绿水青山相伴成长 千年银杏见证乡村振兴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0月18日,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室内,电视上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让人心潮澎湃;室外,微风拂过银杏,树叶婆娑。
开化县金星村,至今传颂着习近平抢救千年银杏树的故事。“那是2006年8月16日,习近平同志到村里考察新农村建设。”金星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回忆说,考察途中,习近平看到村里一棵千年树龄的银杏树,根部泥土很多被挖掉,根系裸露在外,生命岌岌可危,“他立即和我们说,这是金星村的象征,十分珍贵,不能让它死掉。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村庄。”很快,大家培土浇水,展开了一场抢救银杏树的行动。10多年过去,这棵巍然挺立的银杏树,已经成了金星村最亮丽的风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10多年来,金星村像保护古银杏一样保护着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风风雨雨中,千年银杏见证了金星村的乡村振兴路。
保护生态改善民生
“在保护古树的过程中,我们慢慢懂得,不仅要保护好古树,更要把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保护生态就是改善民生。”郑初一告诉记者,“用十九大报告上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村里首先推行林权改革,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村民代表的表决,村集体近万亩山林分给农户经营。林改后,林农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像种田一样种山,像种菜一样种树。很快,林木葱茏,荒山不见了。旧村改造、村庄亮化、道路硬化……金星村又着手美丽乡村建设。道路拓宽,美丽乡村建设要拆除一些破旧的房子、旱厕,有村民不同意,村主任李君带头拆除自家的围墙。几个月下来,全村共拆除100多座建筑物。改造后的家园让村民们“感觉与住在城里没啥区别”。
从此,党员干部带头种树,村民自发绿化美化庭院。2016年,金星村开展“大干三个月、环境大提升”集中攻坚行动,房外立面改造、古埠头、停车场、村庄道路“白改黑”、农村电网升级“上改下”等20个项目工程相继完工。如今,金星村绿树掩映、鸟语花香。银杏公园、文化墙、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已成为村民和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村美民富自然和谐
“2013年回到村里就开了这家河边人家农家乐,当时是村里第一个开农家乐的,那时候边上的邻居看到了都笑话,说开这个会有什么生意?肯定要倒闭。现在他们也慢慢开起来了。”夏成军是金星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直在外打工,看到村里环境好了,就回到家乡办起了农家乐。现在一年毛利润20多万元,比5年前至少翻了两番。现在金星村像他这样的农家乐已经有6家了。
村里的道路变宽了,房屋庭院更加美丽了,外来的游客多了,在村里待的时间也更久了。“最近就有一对上海来的夫妻,在村里待了一个多星期,天天到我家吃饭,他们吃得开心我也很开心。”夏成军的笑容里洋溢着生活的满足和幸福。
一直在外地工作的陈建军回到家乡后便将6户农户的房子打造成特色民宿,现在已经有31个房间、56张床位。同时,郑初一带头种茶,办起了茶叶加工厂,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全村茶农从最初的两三户发展到现在的两百多户,茶园也扩大到1000多亩,茶园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每年可增收300多万元。
从前许多村民都在外务工干活,现在大家都愿意回到乡村,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下生活,只要肯干就会有收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6000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2.2万元。
和绿水青山相伴共同生长,如今的金星村更加像是一个世外桃源。站在古银杏树下,听着从北京传来那熟悉亲切的声音,郑初一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肩上的担子会更重。”面对身边的村两委干部,他说:“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要带领全村人民树立和践行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金星村正紧锣密鼓推进3A级景区村的建设。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和千年银杏一起,金星村又将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