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中秋”——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徐卫南

11.03.2020  13:01

  有这么一种鸟,古老、珍稀、美丽是对它们最好的赞美。它们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脑后有一簇冠羽,像凤头一样长发飘逸,所以,有人也称它为“黑头发飘起来飘起来”“带辫子的红嘴鸭”。每年的冬天它们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部分来到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临安。在清澈的河流上,它们悠闲地洄游觅食,或者三三两两群居在一起嬉戏欢闹,或者全家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缓缓流淌的清澈河流,因为有了它们而平添了冬日里的勃勃生机。

  它们被称为“鸟中大熊猫”,被誉为国宝,爱鸟的人士亲昵称为“中秋”,它们就是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生活在地球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稀有鸟类,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2015年冬起,天目溪首次发现了中华秋沙鸭的倩影,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有这么一个人,他关注、监测、守护着这些国宝,常常早出晚归前往天目溪、昌化溪和青山湖,背着相机就是一整天静静地守护,饿了就啃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无论雨雪风霜。

  他就是徐卫南,临安区农业农村局森林资源管理首席专家,国宝中华秋沙鸭的守护者。徐卫南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有30多年,对森林、对野生动物有着深厚的感情。

  最近一段时间,对徐卫南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2月20日,在青山湖进行常规野生动物监测的徐卫南早早来到湖边,打开相机专心地寻觅着鸟儿的踪迹。忽然,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进入了他的镜头,徐卫南心里一阵狂喜,立刻激动地按下快门,记录下了它的倩影。就是它,中华秋沙鸭。

  这是首次在国家级森林公园青山湖发现它们。此前,在整个杭州地区仅有天目溪才有越冬记录。“目前,杭州地区中华秋沙鸭赿冬栖息地共有2处,全部都在临安区,这是临安的骄傲,这表明了这里水质的清澈优等,充分彰显了临安区生态环境的优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卫南兴奋地说。

  更深入的了解是更好保护的前提。因此,哪怕是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为了不耽搁监测,不耽搁国宝的保护,徐卫南也经常在天目溪和青山湖间来回奔波、巡查监测。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中华秋沙鸭在临安区的越冬期。针对中华秋沙鸭迁徙特点,该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对中华秋沙鸭的监测、研究和保护;加大了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形成一个全社会“保护中华秋沙鸭、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同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杀害野生动物的行为,以进一步有效地保护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给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保护中华秋沙鸭已成为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积极向群众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投入到秋沙鸭的保护工作中来。”徐卫南说。“在此,倡议全体市民要保护野生动物,尽量减少或不接触野生动物,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我们期待着今后会有更多的珍稀的野生鸟类落户临安,让阳光、蓝天、青山、绿水、鸟翔的美好场景永存在临安。

(临安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