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优结构 重创新 强提升 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
一、优结构,构建“走出去”新模式。一是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深度开拓欧美日传统主流市场,积极拓展东盟、中东、南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周边国家市场。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我县纺织、节能灯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拓展,优化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对新能源、LED、汽配等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储能电池、电动车、高科技耐火材料、产业用经编产品等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三是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培育进口主体,加快进口平台建设,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资源能源性产品和新型环保装备等进口,推动“机器换人”,努力提高进口占全县外贸的比重。四是优化外贸发展方式,建立加工贸易孵化促进中心,推动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实现两种贸易方式共同发展。
二、重创新,丰富“走出去”新业态。一是推动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企业完善境外营销网络和培育国际品牌,引导有实力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海外仓、境外生产基地、境外分销中心等,带动产品出口和能源资源回运进口。二是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一批重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和产业园区,促进网络市场与实体市场融合发展,逐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体系。重点推进跨境电商园区建设,扎实做好跨境电商企业认证、人才培训和统计监测等基础工作,推动我县跨境电商全面发展。三是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型的集通关、物流、保险、结汇、退税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县外经贸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公共平台建设,重点发挥纺织、新能源两个省级出口基地内公共服务平台对区域产业、块状经济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产业损害监测点建设,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监测,定期发布外贸预警信息,指导企业做好“两反两保”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三、强提升,培育“走出去”竞争新优势。一是深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以纺织、蓄电池、汽配产业为基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二是加快推进“品牌提升”战略。加强出口品牌建设,推动有条件企业通过自创、并购、租赁等方式发展国际品牌,支持企业到主要出口市场开展商标、地理标志注册,提高企业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在全县出口中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新培育20个省市出口名牌。三是优化外贸主体队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贸易链整合功能的外贸大企业,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等外贸主体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外贸队伍。抓大扶强,重点培育5家出口超1亿美元、10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60家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大企业。四是建立健全“5+2”外贸会诊共商机制,加强与涉外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便捷高效地解决企业进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动商务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