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立足“童装产业多、外来人口多、事故隐患多、安全短板多”实际,在织里镇大力推进“互联网+”安全技术项目建设试点,初步建立预测预警、隐患治理、社会化服务和政府信息收集四方联动的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全力打造“平安、兴业、宜居”的安全发展型小城市。在2017年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该镇位列全省第一。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持续聚焦该镇,关注改革开放40年后的“织里样板”。
坚持问题导向,筑牢城市安全基础。一是高标准规划实施。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城市安全发展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围绕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和促进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大核心,编制《吴兴区“智慧安全”惠民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在工矿商贸、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领域,运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委托中电海康集团对试点项目进行统一设计、建设和运营,构筑“可看、可管、可控、可治”的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二是大力度推进建设。全面推进4G网络、光网、专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万元建设云服务中心,构建集机房、网络、服务器硬件为一体的虚拟化资源池,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1500路监控采用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有效降低了政府建设和管理成本。三是全方位整合数据。发挥大数据集合作用,打通安监、公安、消防、行政执法等部门数据链,利用融合交换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建立人口、企业、电子证照、地理空间等城市基础数据库,将3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2.9万条房产数据、108家规模上以工业企业、167家规模上童装生产企业,10000多家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童装企业、9451路视频专网的监控已达进行统一建模,登记率达86%,监控密度达380路/平方公里,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
突出科技强安,打造智慧安全系统。一是研发运用“智慧安监”。基于网格化管理创新引用“以房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通过“智慧安监”手机APP,分政府端、企业端对企业信息、检查信息、隐患信息进行实时上传,对全镇企业、房屋数据等基础信息的集中储存、长期保管、快速检索查询,确保了安全监管基础数据的鲜活性和全面性,实现了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信息化监管、智能化监测。截至目前共录入工厂、企业、场所、居住出租房等各类数据30595条,采集录入基础数据31396家,检查单位152999户次,上传监管日志62554条。二是推广运用“智慧用电”。通过对电气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温度、电流、剩余电流)进行不间断的数据监测、跟踪、分析,实时发现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向企业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确保隐患及时有效得到整改,具有24小时在线监测、异常情况短信提醒、掌上巡检电工、定期形成体检报告、远程服务等功能,大大降低企业发生电气火灾的风险。目前,全镇共安装“智慧用电”系统4441套,“自动限荷器”11455套,成功监测预警304687条,自动触发限荷15308次,企业用电隐患综合下降37.9%,电气火灾起数同比下降54.5%。三是推广运用“智能充电”。制定《吴兴区电动自行车智能化充电桩安装运用技术标准要求》,明确充电桩在防漏电防雷报警、防火防盗措施、运维团队质保、监控平台维护和应用程序接入等六大方面标准要求,从15家参与竞争的运营维护单位中遴选出3家服务单位。对集中充电场地和建筑的合法性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充电桩所有设施建设均由运维单位统一负责,实现“政府不花钱办成事”,并将电费计价列为民用电价。截至目前,电动自行车智能化充电桩已覆盖31个小区,安装智能化充电终端2700余个,劝导违规停放、充电2108例,处罚308人次,清理违规住宿112人。四是研发运用“智慧预警”。立足于满足火灾防控“自动化”、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点式烟感器进行无线信号和定位芯片植入,增加触发自动鸣警、定位、短信提醒等功能,实现火灾早期发现和多级自动报警功能,目前,全镇共安装20184个点位,涉及2048户,成功监测预警信息达5835条,排除故障570处。对传统消火栓加装消火栓实时水压监测和定位功能,自动识别消防车500米内消火栓和自然水源,让消防员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近的水源,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安装120套,消火栓定位535个。五是推广运用“智慧消防站”。在重点区域设立智慧消防站,配备智能预警、监测监控等,承担区域内场所单位、老旧小区消防安全巡查、智慧式管理、宣传提醒培训、初起火灾扑救等任务。目前已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设中国童装城、童装市场和府庙区域智慧消防站3个,联动处置苗头性安全事故17起。六是推广运用“智慧工地”。对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地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扬尘等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施工塔吊安装黑匣子对塔式起重机实时监控、智能感知、数据采集,提高作业现场的管理能力。施工区域安装智能门禁系统,集实名制管理、考勤、封闭式管理于一体,对人员实行有针对性管理和高效协同。目前,该镇在建的35个施工现场全部纳入智慧工地综合管理系统,115座塔吊实时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对2座影响安全的塔吊予以拆除,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170条。七是推广运用“智慧校车”。对4所学校的32辆运行校车和3家承运公司的监控摄像机进行升级改造,实现远程可视化和实时语音对讲,开发运行动态监测手机APP,建立运行校车、行业主管部门、校车管理公司和学校的“四方”安全运行监控系统,实现校车运营行为动态监管、实时记录,有效提升校车责任方、驾驶员的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综合治理,优化安全发展模式。一是融合基层扁平化治理。基于“四个平台”系统,对流动人口数据采集变被动登记为主动申报、变上门采集为上门核查、变人工录入为自动提取。截至目前,共采集外来人口数据20万余条、有效房产数据2.9万条、企业数据1.5万条,登记率达86%;安装流动人口物联网系统228套,实现侵财案件零发生。有效的提高了公安、安监的执法能力,安监部门根据数据分析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公安部门利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破获案件数占刑事破案数的70%以上。二是运用政务终端扁平化监管。“建、管、用”融合,将全科网格放在 改革的重要位置,建成总面积3200平方米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利用政务终端对监管网格进行深度优化,将童装类企业监管网格与平安建设大网格统筹合并,全镇划分为6个街道(办事处)大网格,51个社区(行政村)中网格,社区(行政村)划分成343个小网格,配备343个安监员(信息员),确保所有网格内监管无盲点。运用政务终端实行扁平化监管,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对1077名在生产区吸烟的违法人员予以行政拘留。三是推进转型破解应急难题。通过“互联网+”安全技术项目建设,实现110、119、120等报警信息共享,各部门根据需要出警,打破了条块分割、部门“信息孤岛”的制约,实现城市安全管理的风险感知、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的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以消防应急救援为例,2018年以来,应急救援出动时间提高了近三分之一,火警致灾率下降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