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运河优势打造“运河文化”特色课程 京都小学以文化德育浸润孩子心灵
图片由学校提供
这几天来到杭州市京都小学,你会发现这儿到处散发着艺术气息。一走进校园,连接大门和教学楼的是一排排串好的七彩风筝。往里走,大厅墙壁上挂满了学生作品,有版画、京剧脸谱,还有不少学生表演昆曲的照片。楼梯拐角处展示着不少有意思的摄影作品,每个楼道的墙面上粘贴着优秀手工作品,各个楼层上还挂满了同学们手绘的灯笼。走廊过道上围着一条长长的白色无纺布,上面布满了以运河为主题的七彩创意绘画。
从今年9月份开学一直持续到元旦结束,第三届校园艺术文化节火热进行中。
京都小学紧临大运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环境。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根据地域特征、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实际情况,在“水”上做文章,把“运河文化”教育作为建设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思路。
以特色课程创新校园文化
借运河地理优势打造“运河文化”课程
如果你走在艮山门运河边,会经常发现有一大群学生拿着书在那里上课。
京都小学牵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成立实验小学,在强大的浙大专家团队指导下,基于学校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环境,今年推出了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新课程,已经在各年级陆续开展。
“运河文化”课程由“水的形态我认识”“水的韵味我欣赏”“水与生活我体验”“人文运河我的家”四个主题组成,每个部分下设不同学科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如今的课堂,可能会同时出现多学科的老师。英语课上,同学们也会看到音乐老师出现,英语老师教单词,音乐老师教唱歌,一首英文歌下来,同学们便把歌曲里的单词都学会了。
又如语文写作课,正好上到如何写景。想要写好一篇文章,观察是最重要的,语文老师便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门口的运河边,边观察边写作。写作课上,还有美术老师的身影。美术老师从绘画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从整体架构、局部观察、个别特写等多视角来看运河、画运河。半天下来,学生既写好了有关运河的作文,还在旁边配上了优美的风景图。
京都小学校长洪俊笑言,以前孩子们也许会觉得语文、数学、英语课比较枯燥,现在学校把音乐、美术、科学这些孩子喜欢的课和语数英跨学科融合之后,学生在接触音乐、绘画的同时学会基础知识,一举多得。
2016年是京都小学建校70周年,学校准备以校庆为契机,利用学校地处运河最南端的独特地理优势,紧紧围绕学校运河文化特色,筹划成立“中国大运河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促进会”,联合大运河沿岸35座城市的广大学校,共同参与建设挖掘大运河丰富的文化资源,让这份历代先民创造和经营的珍贵遗产,经由运河沿岸各学校的努力将运河文化扩大影响。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钱慧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