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大姐”工作室成职工“代言人”
通讯员杨国祥、邹静报道 “公司要解聘我,又不肯支付经济补偿金,我怎么办?”11月28日,一位神情焦虑的中年男子一走进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的“路大姐”工作室就大声嚷道。
“有事慢慢说。”听到男子的叫喊声,“路大姐”一边招呼其坐下,一边端上一杯热茶。原来,男子姓万,是当地一家精密机械公司的一名职工,因为上班时间违反了厂纪厂规,公司要与他解除劳动合同。于是,万师傅向公司提出了3万多元的补偿要求,但遭到了公司的断然拒绝。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路大姐”马上拨通了该公司负责人的电话。情况核实无异后,“路大姐”向该负责人详细解释了解除劳动合同后公司应承担的责任。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该负责人终于答应万师傅先来上班,至于补偿要求双方可以坐下来进行协商。
“如果协商不成,我们再跟他们进行交涉。”听到“路大姐”肯定的答复,万师傅一扫脸上的忧虑,满意离去。
“路大姐”工作室成立于今年9月份,以开发区总工会副主席路琦的姓命名,是海宁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创新服务工作,为做好区内调解、探索依法化解基层矛盾而设立的以“及早”“自觉”和“亲近”为特色的工会维权工作室。这也是海宁市首个以工会主席姓氏命名的工会维权工作室。
“之所以命名为‘路大姐’工作室,叫起来倍感亲切,可以直接拉近与职工的距离。”海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烨介绍,开发区现有建会企业138家,职工达3万余人,其中外来职工占到80%左右。“一些纠纷多因小事引起,如处理不当,极易激化,引起严重后果,成立工作室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矛盾纠纷调解资源,丰富‘工会维权’工作室调解机制内涵,扩大调解机制覆盖面,规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运行程序,提升调处成功率,从而构筑起维护区内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路大姐”工作室配备了4名工作人员,4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除了专设的接待空间外,还悬挂了工作职责表、服务流程、内容以及工作人员公示牌等标识。运行3个月来,已受理劳资纠纷案件60多起,涉及职工百余人,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80多万元,工作室成了职工维权“代言人”。“其中有不少职工是慕名而来,专门找到‘路大姐’工作室希望帮忙维权。”路琦介绍,前几天,有一家服装企业经营不善要关停,但拖欠了12名职工17万元的工资,职工找上门后,工作室第一时间与公司法人取得联系,经过交涉,对方自愿将一套名下房产交由法院依法进行拍卖,用于偿还欠款。“目前,已下达了执行担保书。”
“下一步,我们将开通工会维权工作室微博、微信平台等方式建立起网上工作室,方便办事职工网上咨询办事,扩展服务职工的渠道,进一步提高工作室在职工、企业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切实打造职工信赖、企业认可的亲民工作室。”张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