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大跌让菜农收入不稳 求解蔬菜供给共赢链
何麟海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在杭州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的菜地里,青菜的收购价眼下已经跌到了一斤六七毛,而就在月初,收购价还一直在2.3元的高位徘徊。
从年初到4月上旬,各地菜价一路攀升,然而何麟海却一直被不安的情绪所萦绕,总担心涨得越高,跌得越狠。果不其然,4月中旬开始,杭州的菜价迅速回落,许多叶菜的收购价甚至跌破了成本价。
几家欢喜几家愁。菜价回落,让家住杭州城区的“马大嫂”张阿姨长长舒了口气。她终于不用再因为菜价上涨而掐算着过日子了,可也还是有些担心菜价再次反弹。
一轮大起大落之后,菜价风波似乎就此平息。然而,一场有关蔬菜供给的“头脑风暴”也在菜农、政府部门、农业专家中掀起。他们都在寻找一个答案:如何才能在菜农和“马大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住菜农的利润,又让马大嫂们的菜篮子更好提?
菜农:
避免波动保增收
菜价大起大落,菜农直呼“赚钱难”。然而,也有一些菜农另辟蹊径,从销售环节找出路,尝试规避菜价波动的风险。
在慈溪主城区,宝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着3家直销店,如今已是风生水起。因为是基地直供蔬菜,这里的菜价普遍比超市、农贸市场便宜两三成,深受周边社区里的居民欢迎。
“我们这里卖的蔬菜,都是自己的蔬菜基地生产的,每天清晨采收了就立马送来!”合作社负责人沈忠宝说,直销模式省去了批发商的中间环节,菜价更便宜,比如农贸市场里的橄榄菜现在要卖2元一斤,在他的店里只要1.5元。“市民得了实惠,我们农民也能多赚点,一举两得。”
越来越多蔬菜大户正加入到直供直销中来。据统计,仅杭州,目前已累计设立直供直销网点144个,过去五年间全市直供直销量增加了16.5万吨,年均增长超过三成。省农业厅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杭州、宁波等地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扶持,已形成农超、农校、农社、农居对接的“菜篮子”产品直供直销新模式。
菜农对销售模式的创新并不止于此。在萧山,蔬菜种植大户钟水良有着自己独特的“菜园新玩法”——在蔬菜生长期就像期货一样,按亩预售,提前锁定收益,规避菜价波动的风险。
这几天,正是包心菜采收上市的时候,但收购价却连连下跌,然而钟水良却丝毫不担心。原来,早在一个多月前,他就已经按每亩3000元的价格把种的包心菜预售了出去。“这样一来,采收、销售的事自然都由买家去操心。”他说。
钟水良算了算,除去种子、化肥、土地租金等成本约1900元,每亩他至少能净赚1100元。“这样,我这2000多亩的蔬菜基地一年也能进账两三百万元。”他说,虽然利润不算高,但胜在旱涝保收!
如今,在萧山、余杭等地,不少规模蔬菜生产基地纷纷试水这种预售模式。菜农们借此规避市场风险,不再受菜价波动冲击,可以更专心地从事生产。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高晓晓 杨赟伟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