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小学课程将变得更加多样化 “增值评价”法要在中小学铺开
9类职业技能统一考试和首次新高考选考、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启动,制订中小学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近日召开的全省教育系统视频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各项教育改革。
而为了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拥有“多学期”、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中职学生高一就亲临企业做职业体验等,省教育厅要求各普通高中落实学生选课权,坚决防止和制止课程赶进度、随意增加课时、挤压选修课、违背学生意愿强制确定选考科目等现象的发生。
中小学尝试运用“增值评价”
政策
《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改革普通高中招生指导意见》已于2014年底出台。省教育厅表示,今年这一政策将得到全面落实。我省将把特长生招生严格纳入升学考试,做到中考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不低于30%,招生计划控制在总招生数的5%以内。
同时,将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重点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其中,探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招生的更紧密挂钩;学校发展性评价则要引进“增值评价”方法,重在考核学校在促进不同情况学生进步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实绩。
解读
1月29日,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介绍,原来是平行分班,每个班学生水平、层次相差不大,一般来说,可以用期末考成绩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教学水平。但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实行分班走读了,比如同为物理班,但物理甲班和物理乙班,这两班学生的成绩起点并不同,所以没法用原来的评价考核方式。目前,各学校都在尝试运用“增值评价”方法。
“原来可能看重平均分,但现在看重每个群体的变化趋向。”杭州一位高中校长透露,这种发展性评价,对老师来说挑战也很大。增值评价,相对比较客观,比如,原来成绩较弱的学生,在得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后也许进步更快。
小学课程将变得更加多样
政策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探索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向中小学校延伸,制订中小学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努力培育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解读
“关键还是看操作,不能简单认为,课程数量多了,就等同于课程多样化了。数量不是衡量课程多样化的标准。”杭州一所知名小学校长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引入多样化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这里有个前提,必须符合这个阶段教育的特点,符合国家课程的各项标准要求。
“课程多样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困难。”杭州一位小学校长认为,在小学阶段实行课程多样化,就要重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知识、能力、素养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整合,对任课老师来说压力和挑战很大,他们是否有能力驾驭把控?
“不是兴趣社团的开设,既然是一门课程,就要考核质量,其生命力和学术含金量都要考虑在内,让课程变得可持续发展。”这位小学校长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方程式,而不是一道简单加减题。
比如,小学低段语文,规定设置是每周8节课,课程多样化后,语文课减少2节,增设2节英语课,这显然不妥。对老师来说,要考虑的是,在这2节语文课里,如何增加其他课程的知识点。
相关新闻
今年浙江教育要做“十件实事”
今年,省教育厅将继续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实事:
一是把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40元,把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5元。
二是完成薄弱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250个,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提高到80%以上。
三是促使中小学食堂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
四是推动90%以上公办高校图书馆中的阅览室、自修室配备安装冷暖空调。
五是在50%以上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设置学生热水沐浴设施。
六是把中小学校塑胶运动跑道建成率提高至75%。
七是在90%中小学校建成加热保温饮水设施。
八是资助1000所农村中小学校建设8000套学生数字学习系统,资助50所普通高中装备创新实验室。
九是资助欠发达地区30所中小学校每校聘请1名外籍教师任教,资助150名高校教师赴境外进行访学,资助50名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赴海外研修,资助120名本科生赴境外高校修学。
十是完成杭州祥符桥省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启动并完成下沙省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前期工作。
相关新闻
几项比较重要的教育新政
一是,今年我省将率先在本科高校启动校(院)长教学述职评议制度,同时启动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加大专业调整优化力度、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等多项工作。
二是,从今年起,我省不仅要向社会公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还要公布高校各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公布学生艺术素养状况。
三是,实践教学指导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将积极推广开设劳动实践课程,鼓励和组织学生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体验生活,参加劳动,亲近群众。
四是,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争取实现公办中小学校网络联接全部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同时配合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创新,继续多形式开发网络课程、微课程资源,组织高校建设“慕课”等教育教学开放在线平台。(本站编辑 唐佩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