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治水的绿色发展:从“向水里投钱”到“从水里吸金”
诸暨治水的绿色发展:从“向水里投钱”到“从水里吸金”
【本站2月1日讯】近日,围绕诸暨浣东再生水厂开展的道路建设、线路迁移等前期外围施工正在有序展开。这个由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诸暨市政府按7:3比例出资的项目,成为诸暨“五水共治”的又一大突破,这种创新的投融资PPP机制,促使地方政府以4200万元资金,撬动总投资5.7亿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有效缓解治水资金压力,实现“向水里投钱”到“从水里吸金”绿色发展的嬗变。2017年一期8万吨/日的工程完工后,诸暨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轻松突破40万吨/日,远高于城市污水排放量。
自“五水共治”启动以来,诸暨市委、市政府动真格、出实招、促转型,从水里下功夫到岸上促转型,倒逼转型升级,催生环保产业,从“向水里投钱”到“在转上发力”,再步入“从水里吸金”,层层深入,从根本上治水。据市治水办数据显示,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境内已全面消除V类河渠,12月底,39条重点河渠中Ⅱ类水、Ⅲ类、Ⅳ类水分别为17条、13条和9条,浦阳江城区段水质达到Ⅱ类。
诸暨店口镇中央河,全长5公里,横穿店口,曾经是榜上有名的劣Ⅴ类水,截污纳管、清淤、引水等招数用尽,虽说这河渠是变漂亮了,但水质仍不尽人意,劣V类水频现。可如今的中央河,每隔几米就有大量的气泡欢快地翻腾,碧水荡漾,居民爱在河边散步了。
中央河的改变是从2015年8月开始的。当时,一家奔着中央河而来的企业应运而生。“我们的办法是,在河道中放置纳米曝气装置,为细菌供氧,增加光照,增强其活跃度,去吃掉污染物,以净化水质。”这家由店口本土企业“东大环境”携手“浙大水业”共同创立的“净达水业”董事长谢伟庆起初就对此很有信心。事实是,中央河已从劣V类提升至IV类水。
与此同时,店口镇涉及节能环保领域的企业一下子增加了20多家,一个新的产业加速形成,其中不乏老牌企业的涉足,如海亮集团的固废处理、盾安集团的PM2.5小环境治理、东大集团的污水处理……
这一系列环保新产业出现的基础,无疑是诸暨“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后,政府与市场做出的“加减法”。
减法是淘汰关停一切不利于水环境项目的政府行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发力。2014年起启动的大唐袜业“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关停5574家企业、淘汰各类废旧袜机6000余台,催生了一个颇具时代气息的袜艺小镇。同时,诸暨在全省率先开展排水许可证核发,强势推进重点涉水行业专项整治,铁腕整治提升印染、电镀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倒逼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加法是嗅觉灵敏的诸暨企业闻风而动的市场行为,以治水为切入口、导向转型升级,诸暨的菲达环保、丰球泵业、洁达环保等龙头企业,不断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本和技术,推动该市工业治污从单纯的设备工程领域扩展至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产业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向“移动物联”智慧新模式转变,实现了治水与新项目、新技术、新理念良性互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据统计,2015年,与治水密切相关的环保产业业务量同比增长20%以上。
在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下,一直以“向水中投钱”的治水模式突然打开了新天地,诸暨充分挖掘水环境价值,大力发展治水产业,积极培育水权交易,成为招商引资、拉动有效投资的一个新引擎。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诸暨新上或落户与治水产业相关的项目有28个,计划投资45亿元,涉及水处理膜、生物处理、污水管道等领域。
这些新的环保企业、环保项目也与诸暨治水形成了一个共生系统,通过技术、资金等不同层面参与治水。
据诸暨市治水办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诸暨大力推进截污纳管工程,大量污水被接入污水处理厂,全市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0%以上;而大面积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更展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国内一流环保企业前来投资。“可以说,‘五水共治’已经成为拉动诸暨有效投资的一个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