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贵猪”进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出品”一年估值升10倍

01.01.2016  09:27

 

如果出品”的陶瓷作品 摄影 陈中秋

四年前,荷兰银行将梵高的油画印在信用卡上,创造了三个月增长300%的发行奇迹。两年前,台北“故宫”将唐代大画家怀素的《自叙帖》印到床罩上,以5万元的高价远销海外,现在其每年的古画限量复制品的销售额超过了门票总收入。

了解到这些就不难理解,杭州如果艺术品有限公司(下称“如果出品”)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估值上升了10倍。这家2014年11月份才成立的公司以艺术衍生品为主业,目标是把艺术与大众生活联系到一起,至今已与左小祖咒、陈文令、吴永平等当代艺术家达成了合作关系。

艺术也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出品”的创始人金耕做了15年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是位资深的艺术品经纪人。在他眼中,这15年来高档艺术品的价格如一匹脱缰野马,从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现在年轻人或普通家庭想要买一件有些名气的艺术品,太难。

在他一手创办的金彩画廊里摆放着雷磊、左小祖咒等艺术家的作品。雷磊的雕塑作品《凌驾》总共只有8件,每件至少6万元;左小祖咒的《富贵猪》开价8万元——在众多当代艺术品中,它们的价格算不上贵。

凌驾》面世后,金耕就跟雷磊谈,这么好的作品全世界只有8个人能欣赏到,会不会太可惜了。同样的话他对一大批艺术家都说了,希望他们能授权,把这些作品交由“如果出品”适当开发,做成衍生品。

如今,《凌驾》真品边上多了一个缩小版,主体和原作改动不大,材料从铜变成了树脂,价格也由6万元降到了1000元。参照左小祖咒的《富贵猪》,“如果出品”也做了限量衍生品,4800元的价格让一个中产家庭也能够承受。

更重要的是,金耕把这些平时普通人只能在照片上瞄到的艺术品搬到了商场,只要感兴趣就能近距离欣赏。

艺术不能高高在上,要接地气,艺术商店的出现恰好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到了一起。”在如果出品西湖银泰店开业当天,著名主持人兼收藏家曹启泰这么评价。这家店开业不久,银泰自己就下了2000件订单,用于回馈消费者。

欧洲抛来橄榄枝

不久前,云南澄江县找到金耕他们,想要结合当地人文资源开发一系列衍生品。根据中国美院给出的初步设计,金耕团队出品了包括肥皂、丝巾、雨伞、杯垫等旅游纪念品。

我们现在到国内的各个旅游点,看到的纪念品都是千篇一律的。”金耕认为这是对自然馈赠和历史积淀的浪费,所以他们围绕着澄江寒武纪文化,用出土的化石虫模样设计了几款订书机和U盘,“这些一定是你在其他地方不容易买到的。

如果出品”已经有了许多独有的艺术版权,讲求个性化,具有匠心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些版权有不少来自于80后艺术家,他们懂设计又富有时代气息,作品只要稍加雕琢就能被市场所接受。

另一部分版权是他从中国传统技艺中淘的金。扒花是景德镇特有的工艺,盛行于清朝乾隆时期,要求工匠用专门的针在釉彩上做精细的刻画。这项工艺被“如果出品”用在了带有“中国风”的茶杯上,类似的还有烧制陶瓷的结晶釉。

这些带有东方独有魅力的艺术品,也引来了汉堡美术学院的关注,他们希望“如果出品”能把这些东西带到欧洲,面对国外消费者和藏家。

开足马力的艺术品工厂

在接触“如果出品”前,熠帆资本董事长吴品磊考察了许多想做艺术衍生品的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团队是工作室性质,很难做成规模化。直到他和金耕见了几次面,发现了另一种可能。

国内有艺术积累又有艺术品运作经验的团队本来就不多,‘如果出品’算一个。”在接触几个月后,吴品磊的团队给出了2000万元的估值,虽然尚未体现在业绩上,但他认为这是迟早的事,“他们具备每年运作1000件独有版权艺术品的能力。

在金耕的计划里,“如果出品”将会是一个“艺术品工厂”,既能批量生产工艺品,也能为企业和个人做私人定制。倘若没有意外,这个定位在今年就会落地。眼下,团队正在研发一款App,对接的是自身的版画资源。产品上线后,用户只要上传一张照片,“如果出品”的艺术团队就能把它以版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最终用丝网印技术印刷好寄给用户。

在吴品磊看来,像电商这样的市场化渠道开出后,“如果出品”的前景才会被市场真正发现,“对于受过教育的80、90后一代,艺术是生活的必需品。艺术衍生品的市场潜力早已被欧美国家证实,在国内却是个被人忽略的蓝海。

资料显示,在艺术衍生品发达的美国,艺术衍生品每年创造的总产值是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3倍以上。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地都有专门的艺术衍生品的交易博览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梁应杰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