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智慧环保”实现污染源全程监控 “天眼”守护钱江源头
浙江在线8月1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邓国芳通讯员周志刚) 全市350多名环保干部和执法人员,如何管住衢州8845平方公里的水、土、气?
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但产业结构历来偏重农业,养殖污染点多面广,环保执法监管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
难则思变。2013年春天,在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衢州率全省各地之先启动“智慧环保”项目建设。3年多来,他们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沉下心编织一张网络,打造一双环保“天眼”,紧紧盯着污染源,筑牢钱江源头生态屏障。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衢州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水质达标率100%,15个省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12个达到Ⅱ类水标准,断面水质上升一个档次。全市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8.8%。
一个监控,杜绝跑冒滴漏
“浙江荣生科技有限公司清下水(未被污染的生产废水)排放口PH值超标,17时监测值5.972,标准下限6,标准上限9。”8月上旬的一天,在去衢州市环保局绿色产业集聚区分局上班的路上,余华林、祝曌的手机同时收到这条来自“智慧环保”的预警信息。
尽管5.972的监测值与6的标准下限相差无几,但慎重起见,余华林、祝曌抵达单位后,立即带上移动执法包,冒着酷暑奔向集聚区里的“荣生科技”。
此时,同样收到短信的“荣生科技”环保安全员老徐,正对着清下水里的PH监测仪细细察看,“清下水无异样,监测值为何不达标?”
负责该公司在线环保监测系统建设和维修的衢州巨化检测中心维保人员,在收到同样的短信提醒后,也及时赶来查看原因。
在反复用自来水替代清下水,观察在线监测系统给出的反应和数据后,维修人员认定,是PH监测仪坏了,并立即更换了设备。
这时,祝曌打开执法包,取出平板电脑,录入此次执法情况和处理结果,并上传图片等信息。数据传输到衢州“智慧环保”综合平台,平台对“荣生科技”的预警也随即解除。
8月7日,记者走进“荣生科技”厂房西南角的在线监控房,发现PH值记录仪的显示值为6.92,这说明,企业的清下水正常,没有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从过去“猫捉老鼠”到如今“天眼指路”,身为衢州的一线环保执法人员,余华林、祝曌认为,“环保监管变得更有目的,也更有底气了”。
这种变化,源于衢州的“智慧环保”建设。记者来到衢州智慧环保监控指挥中心,只见十几双眼睛昼夜紧盯大屏幕。233家企业、1124家生猪养殖场、38家集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监控录像和实时数据,70家危废单位的运输轨迹,不停地在屏幕上滚动。
一张天网,网住污染源头
2014年3月,衢州“智慧环保”一期建成。当时,这张天网的主要功能,就是看好区域内的工业污染源,包括废水、废气和以危废为代表的废土。但现在,这张天网的功能不断强大,试图网住所有污染源头。
在衢州,全市1226家规模养殖场,已有540家完成视频安装,1201家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并陆续接入“智慧环保”平台。全市43家集镇污水处理厂,除5座还在提标改造外,其余38家都已装好在线监测系统,并接入“智慧环保”平台。
“由此,衢州的主要污染源,基本都已进入这张天网的监控范围。”衢州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金永红说,而今,这张愈发完善的天网,不仅通过在线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为环保执法提供线索和证据,更让很多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消失在萌芽状态。
对企业主和养殖场场主而言,“智慧环保”曾是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柄利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意识到,“智慧环保”正从严格的监管平台,演变为贴心的服务管家,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日益浓烈。
衢州市环保局局长夏汝红告诉记者,衢州“智慧环保”的强大,不仅在于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实时掌控污染源动态,更在于背后建立的一套全新的环保执法监管体制机制,“我们可以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的立体化监管。”
一个平台,撬动环保产业
最近,衢州市开出省内首家环境医院的消息,引起省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在这家特殊的医院里,40多名省级专家“坐诊”,专治企业环保“疾患”。“环境医院有两大功能,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第三方监管;二是企业根据需求,购买专业环保服务。”金永红说,这也是衢州建设“智慧环保”3年来的一大衍生成果。
打开“智慧环保”综合平台,记者发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整合集纳污染源综合管理、环境质量感知、环境地理信息、环境综合执法与监管、危废全过程监管、规模畜禽养殖场监管、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管、集中式饮用水源监管、机动车排气监管、刷卡排污、环保综合业务、河长制信息管理、爱环保APP、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服务平台等14个系统。
“每套系统建设的背后,都意味着衢州在环保基础设施上的巨大投入。”金永红说,为清晰呈现水和气的质量,衢州境内已建成13个大气自动站、20个汇入衢江一级支流入口水水质自动站、5个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站、5个饮用水源自动站,“加上企业和养殖场等的在线监测系统等,整个环保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已超过50亿元。”
而在环境医院诞生前,近年来,随着“智慧环保”的建设,衢州全市已培育出13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16家环境监测机构、5家环保在线运维机构、5家排污权交易中心和50余家环保企业,市域环保总产值近30亿元。
“智慧环保”综合平台的出现,本身就是衢州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3年11月,由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衢州控股有限公司、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创办的浙江海康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目的,就是要共同探索,打造一个可在全国推广的“智慧环保”模式。
在衢州,从“智慧环保”开始,人们关于蓝天碧水的畅想,已翻开了新的篇章。
扫码分享到手机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卫)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