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取得成效
近年来,衢州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千方百计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逐步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县级以上文化馆7个、图书馆6个、事业性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益性艺术表演场馆2个。全市10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实现全面达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皆实现100%行政村覆盖,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68个。
二、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杨继洲针灸”(市本级)和“常山喝彩歌谣”两个项目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0个,省级非遗项目71个,市级非遗项目207个。二是开展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7926处,其中新发现7147处,复查779处;全市共有各级文保单位5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处,省级文保单位64处,市县级文保单位462处。三是全力配合做好十大专项工作。做好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一期和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一期提升与二期建设工程中文物保护相关工作,完成天后宫展陈提升,启动赵抃祠展陈提升工程,开展周王庙附属建筑维修前期工作,更换补全文保单位标志碑,参与设计方案评审等工作。
三、注重文旅融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开展综合类文化地图制作工作,制成全市首张综合类文化地图。地图以全市优质文化资源为主,同时兼顾优质旅游资源,选取了6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处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9个国家重点公园和国家4A级以上景区等128处适合市民参观游览的点,在地图上以图标、序号加名称的方式标出,背面附各点的简介说明及精美照片,并在封面突出“两子文化”的地方特色。第一期3000份地图已陆续在全市范围内免费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