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霞浦街道“三步走”走出民间信仰场所管理规范路

05.11.2016  04:35

北仑自2009年开始探索民间信仰点的属地化管理,各街道因地制宜,依法规范,积极引导,经过几年的摸索与总结,民间信仰管理各具特色,成效明显。其中霞浦街道坚持民间信仰工作“夯实基础抓管理,跳出管理抓管理”的理念,通过建立完善“责任状”、“两机制”、“三台阶”的“三步走”工作机制,依法加强了对民间信仰场所的属地化、民主化管理,推进了宗教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责任状,抓住民间信仰场所管理的牛鼻子。霞浦街道每年定时与各村(社区)签订宗教事务管理责任书,与各民间信仰场所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已全部完成与辖区羊府庙、东嶽宫、老管屿庙等10处宗教活动场所的责任书签订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宗教活动场所在安全教育、建章立制、完善设施、责任追究、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责任。

两机制,确保民间信仰场所管得住。一是日常巡查机制。街道层面,设立民间信仰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统战委员任小组办公室主任,街道安监所、城管中队、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着重考虑工作的便利性和实效性,选择由负责村(社区)治安的同志兼任组员,通过抓牢一人带动一支队伍参与到整个宗教工作的日常巡查中,延伸工作触角,扩大工作视野,畅通消息渠道,尤其是在宗教节庆或重大节日活动前,事先走访检查,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人数等情况,做到防范在先、妥善商议,平稳安全过渡;同时,在村(社区)级层面,设立了相应的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辖区内宗教动向,特别是非法宗教活动、境外宗教组织渗透活动等;二是应急预警机制。建立民间信仰点管理工作应急预警机制,强化宗教敏感性,一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止,防止事态严重化,确保辖区内合法宗教场所活动有序开展,未登记宗教场所不增、不扩、不乱。预警机制还明确了责任追究,要求各活动场所要第一时间上报场所内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对安全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或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将依照有关规定及法律,追究场所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台阶,确保场所管理逐年深入。街道一年一个台阶,分三年完成对民间信仰场所的规范管理。第一年民间信仰场所管理规范年。街道民间信仰场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消防、财务等各项规范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各场所上墙公示。实地全面系统地对辖区所有场所进行检查,包括大殿、厢房客房、消防设施、食堂、财务室、用电用火、在建工程、场所周边等情况。每轮检查汇总后,工作小组都会第一时间向场所负责人反馈,要求他们及时主动配合整改。通过制度严抓考核,夯实制度基础;第二年民间信仰场所管理提升年。2014年初,街道民间信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部分民间信仰场所存在财务报账不规范、财务公开不透明等管理不规范问题,探索出台规范财务管理新招数:首先是大额资金需开会。大额资金使用、大型信仰活动举办以及每月固定支出的资金,必须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方为有效;其次是小额资金要签字。临时开支的小额资金,必须由经手人、场所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庙管会会长、副会长5人以上签字方为有效。第三是账务管理交代理。要求民间信仰场所在银行开设好账户,场所账务交由街道三资管理中心代理,服务费由各场所自行承担。若不愿交由街道代理的,必须做好财务规范管理,街道将定期组织安排财务审计;第三年民间信仰场所登记备案年。召集辖区内10家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负责人,传达省、市、区民宗局关于登记编号工作的文件精神,详细部署场所登记编号工作。以登记编号工作为契机,按照“择优分步”工作原则,实地查看有关场所,对照登记编号标准,择优推荐登记编号场所。针对场所管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街道制作简便实用的表格及范本,便于申报场所填报基本资料,有效保证场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确保申报登记编号的场所顺利通过验收。通过三年行动方案,两年完成所有的符合条件场所的备案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