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全面启动“123”百亿水利工程

29.10.2014  10:57

  在新一轮冬修水利启动、“五水共治”战略行动不断深化的当下,一组以“一湖两江三圈”为重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已在萧山全面启动,萧然大地正在加快形成“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的大水利格局。

  重整河山正当时

  ——萧山全面启动“123”百亿水利工程

  从8000年前“跨湖桥文化”令人称奇的独木舟到茅湾里窑址中国瓷器文化的发源,从滩涂围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到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从中国制造十佳投资城市到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地处钱塘江畔,有着“勇立潮头、奔竞不息”弄潮精神的萧山,向来是一个敢于开拓、追求卓越、善创奇迹的城市。

  当时代发展的车轮走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今天,在我省实施“五水共治”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萧山又有怎样的行动?作为全省唯一四次荣获水利“大禹杯”金奖的区(县、市),萧山立足全区域,着眼全方位,以重整河山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魄力,全面启动了以“一湖、两江、三大排涝圈”为重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萧山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联动的新时期水利发展大格局。

  心脉强劲

  “湘湖”跳动江河湖澎湃活力

  在萧山密布的河网中,湘湖,无疑居于心脏地位,这里南联萧山南部水网,北接萧山主城区以及东部水网。

  经由持续的开发与保护建设,目前湘湖不仅成为了杭州休闲旅游胜地,更是萧山城区的防洪调蓄工程。2012年“6·18”强降雨和去年“菲特”强台风期间,萧山通过提前实施湘湖水量预排预泄,设定水位控制原则,优化预排水调度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湘湖调蓄洪、涝水功能,有效提升了萧山主城区及其周边区域内涝的排除能力,避免了严重内涝现象发生。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萧山对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五水共治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当前萧山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美丽品质城区的新形势,萧山对湘湖的定位显然不能止于上述。

  为此,在完成湘湖一、二两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萧山再次投入37亿元,启动了“大干三年、圆梦湘湖”的三期工程开发与保护建设。“此举在打造湘湖这张休闲旅游胜地‘金名片’的同时,可以做深做实湘湖调蓄洪水、排控涝水、保障供水这篇水利发展大文章,有力保障萧山城区乃至全区洪涝安全、饮水安全以及水生态改善。”萧山区农机水利局局长陈关水说。

  据介绍,萧山地处钱塘江下游,饮用水供应完全依靠钱塘江取水,取水水源单一。一旦钱塘江遭遇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将对萧山的饮用水保障造成重大安全影响。对此,萧山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将湘湖作为全区应急备用水源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既保障了湘湖工程的有序推进,更有效破解了萧山饮用水源单一、保障度低的困境。在2011年建德新安江苯酚污染等事件处置过程中,湘湖作为应急备用水源曾先后3次启用,有效保障了用水突发事件时饮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期工程实施后,湘湖总库容将达到1895万立方米,总应急库容将达到840万立方米,水质有望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可基本满足萧山城区7天的应急备用水源安全保障。

  站在湘湖跨湖桥上,金秋的阳光打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泛出粼粼波光,两岸尽是由疏浚出来的泥土堆积成的起伏土堆,遍植有各种各样名贵的花草树木,微风吹来,清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地理位置独特的湘湖还承担着萧山城区调蓄洪涝枢纽和中心之功能,自2005年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到目前实施的三期工程建设,湘湖水域面积将扩大到6平方公里,累计退耕还湖面积达到9000亩左右,库容也由一期的290万立方米增加至1895万立方米。”萧山农机水利局赵总工介绍道。

  湘湖的开发与保护建设,在有效提升湘湖调蓄洪、涝水能力的同时,还极大改善了湘湖区域的生态环境,更打通了湘湖与钱塘江以及内河水系,实现了湘湖的通江连河、水系一体、水景相融建设目标。在现场,我们看到通过小砾山水利枢纽、东风河、湘湖河,再到湘湖、老虎洞河以及密布的内河水网,滚滚钱塘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萧山中心城区,为萧山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支撑。

  提标增质

  “钱塘浦阳”挺起科学发展脊梁

  萧山浦阳镇,浦阳江许家后塘。宽约6米的堤塘坝顶差不多被一分为二,靠江一侧已经铺上粉红色水泥砖,并将配设花坛、休闲座椅;另一半则将铺上彩色沥青,可供人们散步、骑游。堤塘加设了约60厘米高的挡浪墙,采用混凝土现浇,经过人工錾凿后看起来像是青色的石块,凝重中透着优雅。挡浪墙外侧加装了吊篮,用来种植花草。堤塘内侧坡度约60度的护坡已种上碗口粗的紫薇和桂花树,还有山茶花等低矮灌木。可以想象,整个堤塘改造完工后,一方面可以提高防洪标准,另一方面,不啻是当地百姓休憩、运动的一条风景带。

  “这就是我们启动实施的浦阳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个试验段。总长2.3公里,总投资约4541万元,下个月就可以完工,届时可将堤防标准从原先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萧山区农水局负责现场监理的小谢指着正在忙碌的施工现场说道。

  浦阳江,在萧山素有“小黄河”之称,是萧山的“母亲河”,境内流长28.2公里,流域面积352平方公里,流经萧山南部浦阳、进化、临浦、义桥等镇,为萧山南部中轴线所在,更是南部发展的根与魂。2013年6月26日,省委主要领导专题现场督办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省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里程碑和参考系”。

  对此,萧山立足于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发展平台,以浦阳江治理为抓手,按照“提升水战略、治理水环境、巩固水安全”的水利发展思路,及时提出了浦阳江治理规划。萧山区委、区政府先后十余次专题听取和研究工程规划建设情况,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区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重点督办决议进行积极督办。

  浦阳江综合整治工程概算总投资40亿元左右,计划5年内完成全线治理任务。通过实施堤塘提标、滩涂治理利用和堤塘沿线景观规划建设,进一步整合和提升浦阳江沿江两岸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使浦阳江两岸堤塘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全面提到50至100年一遇,并与湘湖连通,构建江河湖相通的水上旅游水网。努力把浦阳江两岸堤塘建设成为更加坚固的生命安全保障线,把浦阳江两岸打造成为美丽生态带、休闲旅游带、运动健身带和南部绿色产业发展带。

  萧山的另一条“母亲河”钱塘江,在萧山境内共有一线堤塘70余公里,经过多年建设,目前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的有32公里,其余堤塘防洪标准均为50年一遇以下。为切实提高境内钱塘江堤塘防洪标准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使其防洪标准全部达到100年一遇,萧山区率先在全省启动了钱塘江“强塘工程”建设。继2011、2013年相继完成萧围东线外六至外八、外八至外十工段10公里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标准塘提标工程建设任务后,今年再次投入8亿元区级财政资金,启动实施钱塘江萧围东线10公里和五堡至七甲标准塘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到目前,萧围东线一期4公里标准塘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8%,五堡至七甲标准塘工程也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3%。

  统筹兼顾

  “三圈”覆盖萧然大地筋强脉壮

  如果说江河林田湖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共同体,那么在构成萧山全域的这一共同体中,遍布城乡的河网便是其筋脉。如何构建洪能防、涝能排、旱能抗、环境优美的河网体系,无疑是萧山五水共治、重整河山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设强大的防洪排涝体系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经科学规划、统筹谋划,萧山计划投入区级财政资金25.7亿元,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萧山城区、东部和南部‘三大排涝圈’,全方位覆盖萧山城乡,确保防洪排涝无忧。”陈关水局长说。

  在萧山城区、东部和南部关键点位,萧山正在布局建设大流量排涝闸站,计划通过5年努力,全区新增机排流量475立方米每秒。到目前,钱塘江沿江四工段排涝闸、钱江枢纽已基本完工,顺坝排涝闸也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2%。上述3座强排项目的实施,可为萧山新增150立方米每秒的强排流量。不仅可有效提升萧山中东片,特别是城区的内涝排除能力,更可有效解决萧山境内钱塘江沿线仅有自排闸而无机排闸的水利“短板”,从而牢牢掌握了内涝排除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在南片湖畈区域,全面加大了13座电力排灌站的改造升级力度,由往年1至2座的改造力度,提升至每年6座列入改造计划的力度予以重点推进。

  有了强大的排涝设施,还需畅通的河道。今明两年,萧山启动实施全区74条(段)346公里的河道综合整治建设任务。通过实施河道护岸、疏浚、绿化、清障、保洁等五措并举,着力提升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尤其是针对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排灌不畅、调蓄能力弱化、水质较差等实际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逐年实施,周期轮疏”原则,抢抓当前冬修水利建设的“黄金期”和“关键期”,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冬修水利建设的高潮。

  在萧山河道整治中,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三河”被列为首要任务。经排查,萧山全区共有黑河、臭河、垃圾河97条(段)197公里,其中,纯垃圾河15条(段)28公里,垃圾、黑臭河15条(段)25公里,黑臭河67条(段)144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15条(段)28公里垃圾河和15条(段)25公里的黑臭垃圾河中的垃圾部分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共清除垃圾9300吨。在黑臭河治理上,萧山计划今年完成58条(段)116公里黑臭河治理任务,治理率达到72%,明年全面完成所有黑臭河治理的目标。到目前已完成黑河、臭河整治107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2%。同时,通过持续的调水配水、河道保洁、沿河两岸拆违控违等措施,全力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水环境,努力打造“可游泳的河”。

  善作善成凝心聚力乘长风济沧海

  “五水共治”,事关经济转型升级,事关群众生活品质,事关执政能力建设,是挑战,更是机遇。“启动和实施以‘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为主要内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便是萧山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治水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陈关水说。

  为确保“123”百亿水利工程成功实施,萧山坚持规划为导、安全为基、生态为重,紧密结合萧山水利发展实际,率先在全省各区(县、市)级层面完成首个《水利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力争5年时间实现城区24小时降雨250毫米不受淹,浦阳江、钱塘江防洪标准提高至50至100年一遇,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的“三大目标”,及时规划完成了《萧山强塘工程规划》、《萧山区强排工程规划》和《萧山区强网工程规划》,从而为“123”百亿水利工程提供了科学的规划引领和项目布局。

  大手笔的投入必须有相对应的创新机制来保证。萧山区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的统筹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级政府融(投)资公司通过融(投)资等形式,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确保水利资金保障到位。在浦阳江治理工程中,充分发挥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通过实施浦阳江沿线两岸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提升土地的升值发展空间,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平衡,有序、有力地保障了浦阳江治理工程的推进。

  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萧山注重制度全覆盖,切实做到强化考核,落实责任。水利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制、质量安全飞检制、工程变更会审制、现场业主与监理联检制等规章制度被相继运用,并相继健全完善了区防汛防台、防洪防涝体系建设,落实了“五水共治”考核、“三河”治理情况定期登报通报、“河长制”管理及河道保洁等考核目标管理举措,激励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大干开新局,大干创佳绩,为全区“五水共治”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和全力保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强劲东风,凝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迸发出的工作活力和激情,萧山正在“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大道上砥砺前行,因水而兴、得水而美、缘水而盛的萧山必将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文/李昌先 汪建华 杨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