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村有个全天开放的体育场

31.10.2015  09:20

正是这张照片,引起了省委书记夏宝龙的高度重视。东阳日报记者 包康轩 通讯员 王江红 摄

小章村的村民正在打气排球。

    从20层高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阳光城俯视,下方的花园人民广场正灯火通明,两片排球场、两片篮球场进行着看似激烈的比赛,以至于观众在场边都站成了包围圈。场地之间的开阔地,属于庞大的广场舞爱好者们,而塑胶跑道上,不少人正在慢跑和健步走。夜幕的映衬使得灯光球场内生龙活虎的健身气息更加强烈。

    这是10月13日刊发在《浙江日报》上的一张题为《体育设施改善,健身热潮涌动》的图片新闻,照片是静态的,但广场上的人声鼎沸仿佛清晰可闻。正是这张普通的全民健身照片,引起了省委书记夏宝龙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钱江晚报记者近日随浙江省体育局调研组在湖州、金华取经,发现其实值得推广的妙招还不止东阳一家。

    灯光一亮,球场晚上比白天还热闹

    五千村民和四万外乡人在这里“”成一片

    “东阳花园人民广场,其实就是花园技校的体育场,白天学生上体育课,早晚供村民们在此健身,一块场地,全天候利用。”《花园报》总编王江红介绍说,那张引起省委书记关注的照片,正是他的手笔。

    这座体育场在白天看上去和别的学校操场没什么两样,一条6年前浇筑的3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和排球场是今年9月在原来的水泥地球场上投资采用新的硅PU材料改造的。由于正好上课,操场上只有零星几名学生,看上去有些冷清。但到了晚上,灯光设备一开,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几百花园村村民的一下涌入,让广场顿时热闹起来。

    “农村体育设施晚上有没有亮灯,这是体育场地能不能得到利用的重要标志。农民白天要忙生计,晚上才有时间来锻炼,如果不亮灯,这些球场不成了摆设?”浙江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深有感触。

    亮灯需要能耗费,在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上排名前三的花园村愿意为这44只大功率照明灯埋单。事实上,这个富裕起来的新农村标杆早已意识到,农村需要借助文化和体育活动,实现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提升。

    花园村是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去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整个花园村实现经营收入338亿元。日子好过了,农民对生活质量就有了更高要求,正因如此,在这个村可以看到农村博物馆、剧院甚至于有摩天轮的游乐园。当然,体育设施更是常见。花园村所辖十个小区,每个区都有标准的健身设施,到了晚上,沸腾的群众体育场景随处可见。

    在这个面积5平方公里、本地村民约5千人,外来务工者却有4万多人的区域内,体育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基本的健身功能,它更像是“土著村民”与外来务工者们相互融合的桥梁。

    木材厂变球馆,办比赛开民宿

    小小气排球拉动乡村经济

    离花园村仅60公里的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又是另一种状况,这个经济不算发达、也没什么体育资源的乡村“无中生有”,走上了一条将体育加旅游当成支柱产业的转型之路。

    在小章村新建的气排球馆,记者看到了一群男女混搭、正在比赛的村民。他们还能打出一些排球战术中的基本配合,很让人惊讶。村民任鸳鸯指着板凳席上的一群中年妇女说:“她们以前从来没见过什么气排球,玩了三个月,现在差不多都能打打。

    冷水镇党委书记陈晖介绍说,气排球馆是在闲置的原木材厂厂房基础上改建的,花了220万元,场地条件在全国都算好的。但小章村盖这么高大上的场馆可不只是为了让村民娱乐一把,办比赛、开民宿,最终让体育带动山村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的“醉翁之意”。

    自8月10日承接全国首届快乐气排球活动开始,不到三个月,已有大小赛事12场落户小章村,村里新建19家民宿320个床位接待游客4100多人,农家乐主营收入超100万元。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伊志刚 卢俊和 通讯员 李诗云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