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重新开馆
从去年8月14日开始闭馆提升改造,经过10个月、315个日夜,沉寂多时的良渚博物院于6月25日在杭州美丽洲公园内重新开馆,当天下午1时半,正式对外开放。此次归来,良渚博物院完成了一次华丽蝶变,以更国际范、更高科技也更为亲民的姿态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良渚博物院首次开放是在2008年,提升改造前的基本陈列反映的主要是10年前的考古认识。最近这10年恰是良渚考古理念革新、进展最快的10年,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等重要发现都见诸于近10年。现在,这些考古新成果都可以在展厅内见到。展品汇集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和余杭博物馆等四家馆藏,共展出文物600余件(组),比原展陈扩充近一倍。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步入展厅,重新亮相的良渚博物院就是从这几个镌刻的耀眼大字开启文明之旅的。围绕这一主题,第一展厅展示良渚遗址的地理位置、时间序列以及古气候和环境、一脉相承的文化谱系以及良渚时期的生产生活。第二展厅展示了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第三展厅是良渚文化玉礼器的系统展示。临时展厅是良渚遗址保护特展,最后以一张全面而华美的良渚文明书画长卷结尾,从整体上揭示距今约五千年前,良渚王国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道尽了良渚文明的六大关键词“稻作文明、玉器文明、原始文字、水利文明、城市文明、早期国家”。
开放式、零展线、亮照度、双语化、多版本,这是本次全新展陈理念的几大特点。一改博物馆在公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所有展厅全部辟为大空间并布局相对自由开放的展线。良渚博物院总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认为,这是一次大胆试水,除第三展厅因展示文物的需要光线相对较暗,其他展厅均使用高光,摒弃以往幽暗神秘的展示方式,博物馆变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此外,所有展板文字都实现了双语化,讲解也因不同人群需求分为成人版、儿童版等,甚至还有方言版。
传统展示与数字化展示在这里并行,让文物“活”起来。3D打印的微缩模型取代之前1∶1还原的大型实景,戴上VR眼镜在游戏厅内体验穿越时空,花上10分钟在球幕影院里看一部解读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的影片,三维人像复原的良渚先民与你面对面……19项数字多媒体展项,立体全面地讲述着良渚遗址是什么、良渚文明有什么。
开馆当天,良渚博物院的文创商店也同期运营。“营造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让观众可以把参观记忆带回家,加深对考古遗址和博物馆的理解,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打造服务型文化休闲空间。”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说。
据悉,6月25日至6月30日是良渚博物院“博物馆周”,将举行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