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沿海五校联盟,探索学生短期交流 高职生跨省修学分

11.07.2016  13:22

7月6日,美丽的青岛海边,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大一学生黄伽瑞、卢俊楠、叶晓蕾来到这里欣赏美景。当天,他们完成了项目答辩,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一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即将画上句号。


  这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厦门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11月共同签订《计划单列市高等职教五校联盟学生交流框架协议》以来,首次尝试学生短期交流、学分互认。而高职生跨省跨校修学分,在我省也是首例。记者跟随宁职院工商学院旅游专业负责人徐春红赶赴青岛采访,见证了职业教育在跨省跨校交流中迸射出的火花。


  比较中学习


  见到徐春红时,黄伽瑞等人的眼睛里跳动着惊喜。聊天时,黄伽瑞说:“徐老师,项目快答辩了,很紧张。


  原来,青职院旅游学院从荷兰引进了“大项目制”融合式教学法,整个学期的教学都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大项目有步骤地设置:每周一节项目课,由专业导师和项目导师合作授课;学生们则是六七人一组,期末要通过由企业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担任评委的项目答辩,才能取得合格成绩。


  涉外旅游专业的黄伽瑞等插班就读于青职院旅游学院的一个特殊集体——“3+2连读本科班”,这是一个大专3年、本科两年连读的30人班级。


  “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去外面看看。”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叶晓蕾得知学校将选拔3名旅游专业学生到青职院交换学习一学期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审核等几轮筛选,她成功入选。


  这学期,她只感觉时间过得很快。2月底抵达青岛后,她除了学习《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11门专业课外,也经常会在周末去海边的景点逛逛。“青岛是入境游为主,宁波是出境游为主。在青职院所在的黄岛经济开发区,海边五星级酒店就有十几家,旅游公司的老总们常来给我们上岗位课程。


  宁职院之所以能成为“五校联盟”中率先派出学生跨省跨校学习的院校,得益于学分制改革起步较早。该院工商学院2011年就启动了学分制改革,后来还推广到4个分院。工商学院院长董鸿安介绍说,学生跨校学习时,只要上过和本校内容相通的课程,回来之后都可以免修、抵用,这就为学生跨省跨校学习解除了后顾之忧。


  交流中共享


  在青职院旅游学院,徐春红老师和该校教师进行了一场座谈。


  徐春红发现,两个省、两所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摸索同中有异。她向同行介绍说:“我们的旅游专业也在推行‘项目制’,不过是以课程为单位的‘小项目’;我们也有‘3+2’连读的模式,不过那个‘2’是指专业方向,比如旅游专业(中职)3年、空乘专业(高职)两年;浙江省教育厅在一些高职院校实力较强的专业进行四年制本科试点……”


  青职院院长覃川是“五校联盟”最早的发起人之一。他介绍说,“五校联盟”成立于2013年11月,五校所在地都是计划单列市,也是沿海开放城市。“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执行力强,计划单列市的高职院校更不同于一般院校,在招生和办学方面体制更灵活。”覃川说,之所以先在旅游专业探索学生交流,是因为旅游专业需要到处跑,更多地了解各地的旅游环境和资源。


  “好客青岛”名不虚传,在青职院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在离开青职院之前,徐春红和青职院的老师们握手道别,也将宁职院的邀请反复说了好几遍:宁职院正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有效课堂认证”工作,欢迎青职院的老师今年10月来指导。她还说,宁职院教学资源库还有大量制作精良的微课、慕课,这些线上的教学资源可以先共享起来。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看来,五校分处宁波、青岛、深圳、大连、厦门,虽有地域的差异,却无任何交流的障碍,相反,五校的联盟将形成一个更大的平台,培养出能力更广泛的学生。


  “五校联盟所倡导的是一种开放、包容、各取所长的精神,校与校之间共同探索高职改革路径,目标是培养出更具复合能力的学生。”张慧波告诉记者,这次赴青岛学习的3名学生是首批交换生,因此这只是个起点,今后互派交换生的人数和专业范围将扩大,学院间的往来也将向师资往来、科研合作、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不断深化。


  (本报青岛7月6日电)


  > 记者手记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从宁波到青岛,不同地域带来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带来对职业教育更宏观的比较视野。就硬件条件来说,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应该是全国领先的,加上南方活跃的经济,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参与也足以让每个国家级示范学校亮出好几个金光闪闪的实训基地。


  但一些深层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比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在青职院的旅游专业,我们能自然地感受到学校与当地旅游业、酒店业的深度交融。青职院旅游专业负责人赵迁远说:“我们调动企业也是调动得溜溜的。”这不是夸张,而是印证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特性。此外,他们对项目制的大胆探索也带给我们启示: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采访前,我还有个假设——跨省跨校修学分是不是有个打破“体制壁垒”的艰辛过程?可是采访后才发现,对计划单列市的高职院校来说,只要想做,不仅能做成,还能很快做成。改革与创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从教育本意出发的探索,如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灵活、务实、开放、高效,这就是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也给其他类型的教育以参照。


浙江日报》2016年7月7日 13版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07/07/content_298637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