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群团组织参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18.04.2020  18:41


一、团组织参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面临的困境

1.群团组织合作紧密性不强。调查发现,群团组织本身存在部门壁垒,主动联系不足,各自为战现象较为严重,且处于碎片化的工作状态,尚未建立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跨群团的社会化合作组织。如台州市建立了群团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共有30个乡镇(街道)开展群团服务窗口试点工作,仅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22.6%;启动于2018年4月的温州市瓯海区群团联盟,目前只有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四家群团组织,其他群团组织尚未融入其中,群团组织的整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群团组织工作性质、内容、方式、方法相近,导致工作对象和资源交叉重叠、资源浪费、重复劳动等问题时有发生。如台州市椒江区妇联有“凤凰·缘”红娘工作站、“女人·花”创客空间和“女人·帮”爱心超市等女性社会组织公益性阵地,团委有“亲青·恋”“亲青·筹”“亲青·创”等青年公益性阵地,总工会有金秋助学、爱心透析、妈咪暖心小屋等职工公益性阵地,这些平台和项目高度重合。

3. 群团组织工作连续性较弱。调研发现,基层群团组织领导干部流动性较大,更替频繁,很难做好工作衔接和延续,有时候会导致活动断档和项目中止。以嘉兴市海盐县秦山街道核电小镇为例,目前基层专职群团干部少,一些非公企业对设置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存在“可有可无”的现象,加上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服务对象不稳定,群团工作持续性较差。

4. 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保障机制薄弱。调查发现,由于源头参与社会治理手段有限,导致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保障机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一方面,活动经费得不到根本保障。以台州市椒江区社会治理共同体“义家”为例,“义家”目前由12家群团组织参与共建,其运行经费来自于信访局,有时开展教育、培训、宣传活动时会出现“无钱可用”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统筹规划建设力度不够,群团活动场所和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并且工作机制执行也不够理想。

5.服务承接性较差。从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创投方式承接社会治理工作项目来看,项目的顺利实施往往需要多家群团组织共同协助,这种临时起意的组织方式会加大实施的成本,降低项目实施的效果。部分群团组织干部受传统习惯思维的影响,尚不能“跳出群团干群团”,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很难融入到整个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中去,距离形成“大群团”工作格局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在宁波市海曙区群团组织公益创投项目中,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审核把关,进入评审的项目所涉及的服务种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现象,项目的设计也比较简单,缺乏创意,并且对于薪水报酬标准模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导致一些公益创投的项目投入了不少成本,但是没有成果。

二、群团组织参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建议

按照“资源整合、供需对接、力量联合、活动联办”的改革思路,依托综治中心创建群团组织社会治理服务平台,统筹群团组织工作职能,探索建立乡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有条件的建立村(社区)群团工作站,成立集“群团组织、社工机构、志愿者队伍”三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 

(一)眼睛向外、重心向下,在“一体化”模式中大胆探索

第一,组织形式一体化。建议成立群团组织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各类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第二,阵地建设一体化。建议对群团组织进行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办理方式,实行集中办公、集中服务、统一管理。第三,工作机制一体化。建议制定《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群团组织积分评定办法》等制度,推行轮值主席报告制度,进行季度积分评定,年终总评结果报考核办备案。

(二)坚持特色、整体联动,在“项目化”活动中主动作为

建议每家群团组织提供一项特色项目,重点开展婚恋交友、青少年关爱、公益课堂、公益广场、创业就业、困难帮扶、爱心助学、文艺服务、应急救助、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努力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努力为群众提供精准对路的服务。一方面,通过项目化运作提升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整个社会治理的水平,引领更多群众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对于最终入选的项目要进行常态化监督,要求每半个月一报、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完成后进行一次期终评审。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在“社会化”运作中寻求共赢

要辐射链接全区域社会组织和社区备案的社会组织,努力实现对原有“盲区”组织及工作的全覆盖。积极聚焦“两新”组织、特色小镇、创业平台、专业市场、龙头企业、人口集聚小区等新兴领域,引导建立新兴群团组织。探索突破村(社区)区划、行业等界限,组建区域化基层群团组织,有条件的设立合署办公综合性群团组织,形成群团力量拉网式覆盖和有机整合。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带动“枢纽型”党群服务点、党群一家人示范点建设,推动群团组织由单一参与走向联合运转、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多元、由自成体系走向整体联动,形成多方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互补的大群团组织格局。

(四)强化载体、占领阵地,在“网络化”运作中上网服务

加强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线上各类服务平台,实现群众与服务团队互动不打烊的服务新模式,将线下服务和移动终端有效结合。把脉“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新业态发展,聚焦“网约司机、网约厨师、网约快递、网约设计师”等网约工群体,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城市智慧云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通,形成“O2O闭环”,打造新业态群团工作综合服务平台。

(五)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在“标准化”治理中提供蓝本

围绕推进“标准化+”战略,运用标准化手段,着力提升群团组织组织力,尽早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基层群团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为群团组织建设提供一套“规定动作”清单。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从组织设置标准化、队伍建设标准化、人员管理标准化、组织生活标准化、服务群众标准化、活动场所建管用标准化、责任落实标准化、基本保障标准化等“八项标准化”方面入手,明确规定每一项工作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推行群团组织工作积分评定量化机制,详细罗列宣传报道、活动开展、困难帮扶、资金争取、矛盾化解,确定加减分权限,进行量化评价,努力走出一条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子。


(台州市椒江区社科联 陈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