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财大悄然推行SOHO网络实习

08.01.2015  18:21
              浙财大的学生唐晗怡,还是一名大三学生,但是近日却过起了“SOHO”一族的生活。白天作为学生,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吸取“知识的养料”,晚上6点半至8点,摇身一变,在宿舍打开电脑、摄像头、麦克风,开启“授课”模式,成为释放“能量”的教师给他人授课。鼠标一点,课程录制开始,与她同步在线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通过网络教外国人学汉语 
                2014年7月,在老师的推荐下,唐晗怡到上海一家对外汉语教育机构进行暑期实习,专门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暑期结束后仍想继续实习的她,将想法告诉指导老师,经过多方努力,学校与企业沟通,合作成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开启了网络实习模式。 
                网络在线教学并配合自制课程PPT,课后,将录制的课程视频和PPT上传网站。目前,她的初级课程点击率已居网站排行榜首位,全部课程点击率名列第三。 
                半年来,唐晗怡已自制了200多个教学PPT,没有参考书,教学话题、内容全是自己编写。“我做的PPT之所以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内容很接地气,都是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比如说,《初次见丈母娘该注意什么?》《独身子女的孝道》《女性的独立》《婆婆和岳母的区别》……“引出话题,在教学生句子、词语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授中国文化,这种方式比单纯地文化传输更容易接受。” 
                “冬至上课的时候,我会告诉学生中国南吃汤圆,北吃饺子的习俗。也有学生会问为什么在中国要倒着贴‘福’字。他们大都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跟学生谈到富有中国特色的‘剩女’问题时,他们会根据国情的不同发表意见。与他们交流,我也获得很多知识,这些显然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近日,唐晗怡新增了《看形认汉字》《篆刻的艺术》两门课程。“按照偏旁部首教学生学习汉字,比如最近教学生与‘三点水’有关的字,我会先讲述‘水’的渊源,再列出相关汉字,告诉他们大部分‘三点水’偏旁的字都与水有关,这样他们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教授中国汉字,传递中国文化,在上《篆刻的艺术》这门课时,唐晗怡边讲边动手演示,“虽然我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篆刻技术培训,但这并不妨碍我教授这门课,我会自学相关书籍。其实外国学生也并不需要学习非常专业的篆刻技术,他们只需要通过我的演示,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见识了解这门艺术。” 
                在学生中推广网络实习模式 
                为了上好课,唐晗怡每天要花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备课。“经过半年多的实习,上课明显感觉熟练多了,用词信手拈来。学校给予机会,成长靠自己。没有实践,永远不知道薄弱环节在哪里。边学习边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唐晗怡说。 
                “网络实习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生在宿舍即可进行,既不耽误学习,也能得到实习锻炼机会。学校和家长也不用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将不断探索,使这种实习模式的操作性更强,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浙财大人文学院负责人表示。 
                “能在优秀教师云集的网络孔子学院脱颖而出,证明了学校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专业水平。”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并又从学校选聘了9名学生。参与实习的9名学生均是大二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 
                “大一学生刚入学,主要打基础。大四学生大都开始找工作,或是为考研留学做准备。因此,我们着重在大二大三学生中进行这种网络实习模式。”浙财大人文学院负责人表示。 
                目前,浙财大又与另一家上海教育机构联系合作,将网络实习模式进行下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