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三问要素配置市场化
【代表委员名片】
林毅 省人大代表、海宁市委书记
吴建荣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沈金荣 省人大代表、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
钱水土 省政协常委、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石正华 省政协委员、中信证券(浙江)机构金融部执行总监
【报告摘要】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结海宁、平湖、德清、开化、淳安等地改革试点经验,制定综合改革方案,全面推广要素差别化定价制度、企业分类指导制度、“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制度和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
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大胆冲破传统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建立亩产效益评价和差别化配置机制,让各种要素快捷、高效、顺畅地流向优质企业和市场主体,为全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已经在海宁试点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并推广,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要素到哪儿去
——问市场不问市长
钱水土委员发现,近年来资金、土地、劳动力、人才等要素市场需求激增,但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区域供给失衡,其中土地要素需求最为急迫。他认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变以往主要以行政手段分配资源的做法,对缓解资源瓶颈、提高配置效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石正华委员认为,各种要素应重点向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投资项目倾斜,并尽快出台细化规则。
沈金荣代表认为,资源流向优秀企业,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这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没有领先的技术或好的制造水平,不可能成为亩产量高的企业,就不能获得要素资源青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能为新常态下浙江经济转型发展赢得契机。它既激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也激发落后企业转型升级的危机感。
政府做什么事
——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倒逼政府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石正华委员认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做“甩手掌柜”,相反政府的“指挥棒”作用至关重要。在制定政策时,要全省统筹考虑,应当减少统一的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速考核。考核指标要更加科学,重点考核结构和效益,考核各地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发展情况。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林毅代表认为,经济领域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是孪生姐妹,相互促进。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政府应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管理转型,宽进严管,建立健全以市场准入标准为基础,以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开工许可为主要内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活力从何处来
——求精准也求差别
吴建荣代表认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应该向全省推广要素差别化定价,但同时要保持谨慎态度。全省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从行业来看也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个行业在不同年份也有不同行情。政府应做好前期摸底分析,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目前,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深化,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结合起来,向工业用地3亩以下的企业延伸、从原先的工业为主向服务业拓展。林毅代表建议,在省级层面,各个要素主管部门应对各自要素调配全盘研究,把基层的创新实践与省里的顶层设计结合起来,全省范围内细分行业企业效益,根据不同效益来配置企业差别化要素成本。围绕精准深化要素改革,研究行业分类科学性,要素差别化配置合理性,重视培育要素交易市场规范,让每家企业都能依法公平地接受市场配置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