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公共图书馆以评促建,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至第三季度,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全面展开,绍兴市7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评估。本次评估定级是对图书馆四年来基础建设、业务建设、事业发展的一次全方位的检阅和总结提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全市各馆上下高度重视,对照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效能。
一是软硬件提档升级。2015年,绍兴市越城区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我市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全覆盖。期间,新昌县图书馆、诸暨市图书馆、绍兴图书馆新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建设比例占全市公共图书馆50%以上,有效扩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面积,使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面貌焕然一新。更新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全部采用图创业务系统,为全市图书馆一卡通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全市成人与少儿图书均已实现“一卡通”;开通了市民卡图书借阅功能。
二是加快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绍兴图书馆建成地方历史文献馆,下设绍兴市古籍保护中心和绍兴市地方文献保护中心两大中心。全市大力推进地方文献征集、地方文献数据化等工作,设置方志、报刊、谱牒等多种专题目录,成为地方文献保护利用的有效载体。诸暨市图书馆2013-2016年共征集地方文献766种。柯桥区图书馆基于地方特色资源、非遗等方向,已建设越地遗珍等8个地方数字资源库,总资源量达到10.3T。全市建有4个省级古籍修复中心(站),有序开展古籍修复保护工作。推动古籍库房建设,诸暨市已建成标准化古籍保护库房,嵊州市开展古籍库房消防、恒温等改造工作。
三是加快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在基本完成全市省级中心镇图书分馆建设的基础上,2016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构建绍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全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要求到2018年,完成常住人口10万以上乡镇(街道)图书分馆建设,争取建成图书分馆的乡镇街道不少于60%,其余乡镇(街道)尽可能成为图书馆(流动)服务点。目前,我市已建成图书分馆31个,其中柯桥区已建成8个乡镇图书分馆,占全区乡镇(街道)数的57%。继续开展流动图书服务,建设布局合理的图书馆流动站,如柯桥区设置图书流通站71个、嵊州市设置图书流通站41个,定期流通图书。逐步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如诸暨市实现468个农家书屋由市图书馆统一购书、统一流通。
四是继续扩展图书馆服务群体。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网上查询、续借、动态了解、图书扫码阅读等数字化服务。绍兴图书馆建成电视图书馆,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市民可以通过高清机顶盒在家享受图书馆服务,目前电视图书馆已实现三区覆盖。创办《信息与参考》、《产业专题信息》等刊物,发挥图书馆智库作用,为政府、企业提供多元的信息咨询服务。开展特殊人群服务,继续为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图书服务。
五是推动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2016年,绍兴图书馆率先组建理事会,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理事会由9名理事组成,其中6名为社会理事,充分体现了理事会社会参与特色。目前,诸暨市图书馆已组建理事会,越城区、嵊州市图书馆已开展理事招募工作,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