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以 “四边三化”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边三化”行动实施三年来,我市根据省统一部署,紧紧围绕“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四边三化”行动,全面整治“四边”区域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努力建设“生态绍兴”和“美丽绍兴”,“四边三化”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省委书记夏宝龙等省领导10多次对绍兴工作予以批示和肯定,央视《新闻联播》等新闻媒体对我市的典型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不断完善“四边三化”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将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一是部署迅速。省委、省政府召开“四边三化”和“双清”工作会议后,我市于2012年8月和2013年4月,分别召开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当前、抓督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机构健全。市委、市政府明确由绍兴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环保、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建设、农业、农办等部门各自做好分线具体牵头、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工作,各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为实施主体。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细化任务、量化指标、责任到人,形成了点线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互动的工作格局。三是任务明确。根据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要求,对辖区内的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及山边等区域进行全面的现场调查摸排,制定了《绍兴市“四边三化”行动方案》,每年度制定实施计划。同时,细化行动方案,出台《绍兴市公路沿线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实施方案》、《绍兴市河道沿线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实施方案》和《绍兴市“四边三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三个子行动方案。此外,还制定了《绍兴市清理河道和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2.加强考核,强化督查。实行严格的过程督查、阶段排名和考核通报,强势推进“四边三化”和“双清”工作。一是强化考核推进。将“四边三化”和“双清”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生态市建设年度工作任务书,与生态市同步进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督查机制。建立了市主要领导亲自督查,各部门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三年来,市委书记钱建民、市长俞志宏专题督查“四边三化”和“双清”工作十余次。同时,组成督查小组,采用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各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三是建立月报制度。建立“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联络员制度和月报制度,实行一月一进度通报,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地区实施预警告诫、组织约谈,推进了工作的有效落实。
3.统筹整合,强化保障。“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面广量大,必须有效统筹整合,强化保障,才能整体推进。一是强化统筹整合。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与生态市建设、“五水共治”、“五气合治”(控烟气、降废气、减尾气、消浊气、除臭气)、美丽乡村建设、“拆违控违”、“三改一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借势借力,努力以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效,推动面上的生态环境改善。二是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完善了责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等各类工作制度,建立了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督查督办、考核激励、全民参与、宣传教育等六大推进机制,使具体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加大“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资金约14.53亿元。诸暨市投入2亿元用于四边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嵊州市投入近3000万元对公路边区域进行绿化提升。上虞市投入6000万元全力抓好“四边”重点区域畜禽养殖场关停拆除工作。
4.加强宣传,合力推进。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加强各类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开展“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的成效报道和知识普及,实现了“电视有形象,电台有声音,报纸有专版,网络有信息”。 组织编写赠送包含“四边三化”和“双清”工作内容的《生态环保科普读本》、《生态绍兴》、《建设生态市,全民在行动》等宣传资料150万份。二是促进群众参与。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开展了有奖举报、“你点我查”执法行动、“寻找身边的污染源”,“民间环保先锋”评选、“爱环境,微动力”微竞答、“向污染宣战”主题征文等群众性参与活动,促进公众积极投入到“四边三化”和“双清”工作中去。三是开展生态创建。通过各项创建,推动“四边三化”工作。新昌县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的考核验收,即将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柯桥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已通过省生态办技术核查,诸暨市正在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市)。我市目前已创建省级以上生态县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9个、另有18个等待环保部审批,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107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3.9%,创建市级生态村1144个,占全市村庄52.3%。
二、全面推进公路边、铁路边“三化”
1.积极开展公路边绿化工作。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45亿,在公路两边种植树木近96万株,植草443万平方米,实现了国省道公路宜林地段绿化率95%以上,单侧绿化宽度高速公路达到30米以上,国省道达到15米以上。投入2180万元打造48公里的G92杭甬高速绍兴段,作为高速公路“三化”示范路,投入90万元打造27公里的省道S309江拔线,作为国省道“三化”示范路。同时,示范路的建设,既确保了景观公路的绿美结合,又能充分展示绍兴的人文、自然特色。以“五气合治”为载体,巩固提升烟控区创建工作,国省道公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区域全面创建成烟尘控制区,沿线基本无烟囱冒黑烟现象。
2.深入开展“三清”工作。以清理垃圾、违法建筑、无序广告为重点,着力消除我市公路沿线的脏乱差现象,全市公路沿线共拆除各类广告牌8300余块,清除生活和建筑垃圾34000余吨,拆除违法建筑物670余处12万平方米,清除桥下堆积物29300余立方米,清理违法种植162000余平方米,围墙3900多米。
3.扎实推进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按照省里的铁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内容,完成铁路沿线4个规模化养殖场的整治,拆除违法搭建5600平方米,清除垃圾4500余吨、标牌60余块。对杭甬高铁两侧违法建筑实施清理,完成杭甬高铁、萧甬高架两侧的隔离栅封闭建设。合理种植苗木,铁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95%以上,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10米以上。同时,对各火车站落实长效保洁机制,确保站台、候车室及股道等全天候整洁。
三、加快推进河边“三化”
1.实施“河长制”。印发《绍兴市“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建立了市级、县级、乡镇级和村级“河长”的管理体系,完成了各级“河长制”公示牌竖立,实现了全市1362条河流“河长制”全覆盖。
2.开展清理河道工作。出台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全市已集中打捞处理河面漂浮物7.7万余吨,清除河中障碍物59.5万余吨,清理河岸垃圾22万余吨。累计完成河道沟渠整治600余公里,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100万余方,提前完成三年任务。
3.开展河道环境专项整治。全市728条、1331公里的“三河”整治任务中,截至目前,垃圾河累计完成整治529条、1093.5公里,完成比例100%;黑臭河累计完成整治138条、148公里,完成比例62.3%。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共关停(回收)砂涂10处,拆解挖砂船100多条。浦阳江流域河道已全面禁采,曹娥江流域河道采砂规范为2处。实施了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浙东古运河环境治理工程、市区内河生态治理工程、柯桥主城区活水工程等一大批河道治理工程。此外,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已完工13.62公里,独流入海治理项目已开工38.3公里。
通过实施河边“三化”,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中有升;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为优秀,2014年1-8月继续保持优秀。
四、积极推进山边“三化”
积极实施矿山生态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80%,治理面积36万余平方米,在“四边”区域创建绿色矿山9家,均达到或超过考核目标。全面排查山边违法违章企业,关停4家石料厂,整顿56家石料厂和32家轧石、轧砂场。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同时出台规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管理办法,将治理备用金缴纳情况列入矿山年检,促进矿山企业自觉履行治理责任,最大限度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四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全面开展四边“绿化”。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基础上,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全市已完成森林通道1580余公里、面积32000余亩。大力开展交通沿线林相改造,完成改造面积55000余亩。大力推进森林村庄建设,建成各级森林村庄419个。
2.着力抓好“三改一拆”。将“三改一拆”与城区“四边三化”有机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全市共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53个,改造面积17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300余处240余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违法占道经营、乱堆乱摆等行为的整治,整治占道经营、乱推乱摆33000余件次。
3.不断加强市容环卫工作。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规范城区设施建设,提高城区市容整洁美观度。通过守点管理、集中突击,落实“定岗、定人、定时、定职”的网格管理措施,城乡马路市场基本得到整治、流动摊点现象得到有效改观。通过市场化运作、专门化保洁,乱张贴、乱涂写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牛皮癣”清理进入常态化管理。推进机械化保洁,加大城区保洁力度,基本实现城区主干道环卫作业机械化清扫率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5%的目标。结合“五气合治”工作,出台《城区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防治管理办法》,建筑扬尘得到有效治理。
六、着力推进景区“四边三化”
开展景区洁化工作,着力做好景区周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清理清运和污水排放的管理。如上虞区投入200余万元做好景区日常绿化保洁和增补景区标示牌工作;新昌县建设景区污水处理装置5套,使污水达标排放。目前,全市景区内空气质量清新、水体无污染,无“垃圾河”。着力做好景区“沿路、沿线、沿山、沿湖、沿江”区域绿化美化,清理经营户乱堆、乱放、乱建400余平方米,清除垃圾杂物5100余吨。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旅游区,完成诸暨市东白山旅游区省级生态旅游区创建任务。
七、稳步推进“清洁乡村”行动
建立了“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四级联动垃圾收集机制,全市2173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大力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保洁机制,确保农村沿路、沿河无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共清理乱堆乱放点12500余处近120万吨,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近44000只,全面清理农村污水坑、臭水沟2900余条。累计投资2.55亿,对542个行政村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改造,其中已有308个进场施工,其余的已完成项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