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遂昌路径:“不让一个家庭掉队——消除4600专稿”系列报道

20.07.2015  20:27

 

丽水“消除4600”攻坚战“酣战”之际,无论是下发的文件里,还是扶贫工作人员的口中,“精准扶贫”一直都被重点反复强调。

所谓“精准扶贫”,即一改“漫灌”式扶贫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滴灌”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在“消除4600”的过程中,遂昌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结合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进行了尝试和努力。

试水电商精准帮扶

明年你们应该增加蛋黄粽”“除了粽子,你们接下来还卖什么吗?”尽管已经过去一个月,遂昌金竹镇的大学生村官吴洁雯朋友圈转发的一条“卖粽子”的消息还是不时被朋友、同学和外地的同行提起。

这条“卖粽子”的消息,以“长粽飘香、农户增收”为标题,内容为:端午时节,金竹镇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一刻也没闲着,忙着卖粽子。

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怎么做起了卖粽子的“生意”?这事得从金竹镇“消除4600”的工作说起。

为更好地掌握这些低收入农户生活、生产现状,金竹镇党委政府开始了绘制“贫情地图”的工作。住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走村入户,细致调查这些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住房状况,耕地、林地、经济作物种植及畜禽养殖等情况。

他们住什么样的房子,房子破到什么程度,吃什么,怎么洗澡,有几亩田,有没有养猪,有没有种茶叶,等等。这些细致入微的问题,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有了答案,这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可能。”金竹镇党委书记王坚兵说,“如果没有深入的调查,你想让低收入农户养猪增收,说不定他家连猪栏都没有。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金竹镇的干部发现了低收入农户家中的增收“法宝”——板栗、香榧、茶叶、山茶油、笋干等土特产。“在以往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发现,这些土特产在城市的消费者那里有市场需求。”王坚兵表示,农户有产品,城市有市场,电商能打通中间销售、物流等环节,实现“造血式扶贫”。

金竹镇电商扶贫的“小试牛刀”—— “长粽飘香、农户增收”活动因此在端午前夕开展。通过对有意愿参加活动且符合卫生条件的低收入农户进行筛选,并由大学生村官对农户出售粽子进行规格、质量等统一指导。在筹备前期,在物流、包装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并将所有的土特产销售利润通过扶贫爱心卡返还给这些低收入农户。

利用自身对互联网熟悉的优势,大学生村官把粽子放在自己微信的微店上,镇里的干部们进行了转发。朋友圈的宣传推广效应瞬间显现,一时间,大学生村官的微信“滴滴”提示声不断响起,本子上记录的粽子订单也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们还负责到低收入农户家里收集粽子,并运送到客户手中,实现了“指导、收集、销售”一条龙服务。

村官教我们包粽子,还负责卖,一开始我真不相信。”王川村村民谢丙洪说,村官对粽子大小、销售渠道、价格等进行了耐心解释说明后,她包了150个粽子,“没想到包一两天粽子,赚了300多块。

最终,全镇参与“长粽飘香、农户增收”活动的14户低收入农户在短短两天内共销售小粽子700多个、长粽120多个,每户平均净赚近400元。

卖粽子”的试水仅仅是个开始,目前,这些“低收入农户家中有什么可以卖”的调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问题详尽到哪户、哪个季节、有什么能卖、能卖多少,‘贫情地图’将进一步完善。”金竹镇干部郑伟说。

金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云强介绍,下一步,金竹镇将结合“贫情地图”,继续干部、大学生村官与低收入农户结对模式,由前者收集、销售后者土特产品,并按季节将每户所拍摄的“经济作物、畜禽及农户自产的土特产”照片上传网页,并确保每个季节的产品不一样。通过网络把“网店+生态产品+扶贫”概念进行充分传播,以微信朋友圈推广产品。预计每年每户能增收800至2000元。

产业帮扶因地制宜

夏日,阳光洒在遂昌县垵口乡岩下村村民金观培家院子里,一群蜜蜂飞进飞出。80岁的金观培老人和邻居悠闲地坐着,喝着蜂蜜,唠着家常。进出的蜜蜂给这个安静的院子增添了不少热闹和活力,更是改善了他低收入的生活,增收致富,过上了“甜蜜”日子。

和金观培一样,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垵口乡170多户村民利用摆放在房前屋后的木桶、蜂箱养野蜂,采蜂蜜,这些养蜂的木桶、蜂箱成了甜蜜的“提款机”。

如今,垵口乡的“甜蜜”事业对准低收入农户,再度发力。今年5月份,垵口乡申报了“土蜂养殖”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项目,将在乡里大山村、小岩村岩下自然村建设两个土蜂养殖基地,带动低收入农户养殖土蜂。

当地蜂农说,每年的春季只要在圆筒内放入一点蜂蜜,一段时间后,四周的野蜂就会自动钻入圆筒蜂箱,安家繁衍,“养蜂人贵在勤劳,每天一大早就要去给蜂桶扫蜘蛛网、抓蟑螂和蚊子。

对于低收入农户来说,养蜂简单省力,最大的成本就是蜂桶。“‘ 4600元以下农户’养蜂,我们将免费提供蜂桶,还会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指导。”遂昌县扶贫办扶贫开发科科长李湘萍说。

过去,养蜂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和大多数的“4600元以下农户”一样,劳动能力不是很强,但通过自己的勤劳,利用蜂桶这个天然的“提款机”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收。

这些天,大山村村民邹关法正忙着给蜂桶“分家”,准备给其他有养殖意向的村民一些蜂皇。“土蜂养殖”项目的实施,每年将能给像邹关法一样的20户低收入农户带来每户近万元的收入。

垵口之外,遂昌每个乡镇街道也都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低收入农户特点,因地制宜捆绑了相应的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高坪,对低收入农户种植山桠皮进行抚育补助;蔡源,扶持低收入农户茶叶、猕猴桃等产业;金竹,通过低收入农户种苗补助推动黄金茶、香榧种植面积;龙洋,以奖代补引导低收入农户发展黑木耳等产业,以确保扶贫资金在分配上精准用到低收入农户群体上,通过巩固产业持续发展来提升低收入农户水平。

多措并举同步推进

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今年,电商扶贫的作用日渐突出。在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谢炳麟看来,电商扶贫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得产品绕开中间商,直供消费者,直接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发展,包装、搬运、运输等就业机会增多,这能促进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获取劳务收入。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产业的发展是电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农业产业扶贫举措给低收入农户带来的增收成效显而易见。在引导低收入农户加大生产,收获农产品的基础上,电商扶贫才有了发展的可能和持续动力。未来,农业产业扶贫和电商扶贫将同步、融合发展,相辅相成,释放出更大扶贫效应。

因此,在遂昌“消除4600”的工作实施方案中,特别强调了“发展当年收益的‘短、平、快’增收项目,利用电子商务,使低收入农户实现快速增收”。

引导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电商培训,普及电子商务理念和知识;建设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物流配送体系、村级电子服务站等电商产业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鼓励引导和带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商发展,共同培育农村电商生态环境。”谢炳麟说。

可喜的是,身为电子商务百强县的遂昌早已行动起来,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使山区经济项目资金等更多向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倾斜;积极培育电商新农人,全面推进21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运营;在100个设有赶街服务点的自然村开展电商培训。

 

作者:丽水日报记者 余祖鹏 肖靓 通讯员 徐姣 李静

戴昕律张建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