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习俗祈福祭 浙江温岭小儿欢度传统“小人节”
中新网台州8月28日电(记者 邵燕飞 实习生 孙佳琦)28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如约而至。当各地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时,在浙江温岭的一个海边小镇上,未满16岁的渔家孩子们却过起了属于自己的“小人节”。
作为温岭石塘镇的七夕习俗,当地俗称“小人节”,是在七夕当日为16岁以下儿童向七娘妈(闽南民间对“织女”的称谓)祈愿的节日。
祭祀贡品摆满桌 李鑫鑫 摄一大早,温岭石塘镇家中有儿童的村民早早就来到东海天后宫文化广场的礼堂前设置供桌,摆放传统的纸质彩亭、彩轿和水果、米面、香烛,祭祀织女“七娘妈”,祈愿儿童健康成长。
作为小人节必需的主祭品——彩亭、彩轿,均是由当地民间纸扎艺人用竹条、彩纸、泥巴等原料扎制而成。据温岭当地老艺人介绍,制作彩亭全靠手工,竹签为骨,绢纸装饰,头则用泥在模具中压成,再绘上眉目,完成一个一般需要五、六天。
随着七夕习俗祈福礼的正式开始,两对参祭者代表分别拿着纸亭和烛台敬献祭品供品。净手,点蜡烛,点燃7支香,燃烧片刻,灭火,拜,默念祈愿。在主祭者的带领下,台下的母亲也开始上香,动作庄重缓慢,整个上香过程重复三遍。
男用特制的三层彩亭“满金亭” 张琦 摄随后,一位长者着唐装服饰上台,用闽南语诵读《娘妈诞辰颂词》。软糯低沉的闽南方言洋溢着浓浓的本土气息,但这不妨碍在场各位感受父母祈求儿童健康成长的心情。
女用特制纸轿“满金轿” 张琦 摄孩子们还为大家带来了朗诵表演,让当地村民和现场游客在朗诵声中一起分享别具特色的儿童节。
祭祀织女“七娘妈” 张琦 摄据悉,作为民间乞巧文化“活化石”,“小人节”对研究汉族传统节日文化、闽南文化等方面的学术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传在300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渔民的祖先从闽南迁移到温岭沿海,同时也带来了与温岭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风俗习惯。小人节这一风俗即从那时起一直流传绵延至今。(完) 【徐施宏】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