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手机上的庞然大物 大象和利维坦想什么做什么
大象公会3月27日推送文章《美国人民如何拯救鬼城》插图——图解美国城市郊区化(作者:史伦)
爱在手机上划拨的人,大都读过大象公会和利维坦推送过的文章吧?在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榜阅读公共微信号提名奖的名单中,大象公会获“机构类”提名,利维坦获“个人类”提名。
巧的是,两个阅读公共微信号的字面意思都是庞然大物。大象不必多说,利维坦是什么?《约伯记》中,利维坦的形象是巨大的海怪,口喷火焰,牙齿锐利。它的编辑吴淼也声称喜欢巨型生物,对“利维坦”的意象颇为着迷。
大象公会和利维坦有什么特别?记者采访了它们背后的操刀者黄章晋和吴淼,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大象公会:为饭桌上提供有腔调的谈资
Q:目前大象公会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是在40多万?以你一贯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数字,能被称为“受欢迎”吗?
A:大象公会昨天的订户数是47万。从定位看,我们做的是小众,当初不敢想象一年后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数字,所以可以说它的受欢迎程度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但年底能增长到80万么?我不敢说,我们总是怀疑它有个上限,并且很快会摸到顶。
Q:大象公会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呢?毕竟,它听起来像是一个生物研究机构。
A:品牌起名时,直接采用品牌即品类的办法,可以让人迅速产生牢固记忆。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认定,我们做不是某一特定类型的产品,比如三千多字的“涨姿势”文章,它是符合我们设定的品格、品位、质量水准的所有可能产品,它可以是适合移动终端上阅读的文章,也可以是图书、可以是音频、可以是视频产品。至于大象公会这个名字,大象,多少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之意,公会,则是志同道合者的联合。
Q:在大象公会正式上线之前,你是否在脑中勾勒过自己的读者的群像?
A:我们理想的读者,是25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社会阅历和经济收入,并对世界有好奇心的人。可能会偏男性。
Q:大象公会上线后至今,后台是否对粉丝进行过分析?他们与你最初设想里的样子,有何不同?
A:一开始我们的男性比例非常高,在最初的半年,男女性读者大约是3:1甚至更高,现在女性比例逐渐提高,大约是3:2的样子。读者现在依然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比如北京的读者就有6万多人,他们的职业和年龄我们很难有个大致轮廓。不过稍稍意外的是,我们没多久就知道一些企业家是我们的读者,而且非常热心。我们很难捕捉到不同的读者对什么话题感兴趣,而且现在也顾不上,但能大致推断一篇文章的受欢迎程度。
Q:在大象公会创立之时,有一个标签叫做“最好的饭桌谈资”。
A:这个定位完全是从传播角度考虑的,消息是在什么场合口口相传的,我认为是饭桌。我们提供除了政治、娱乐、性和八卦之外可以提升腔调的那类谈资。
Q:2013年10月大象公会团队成型,如今已经1年有余,团队还是只有5个人吗?
A:我们团队在编制上只增加了一个人,但有三人先后离开,又来了三位新人。大部分稿子其实是我们团队自己写的,外来稿比例要略低于自写稿。我们写稿基本上是团队协作,未必是几个人一起写,但一定是集体讨论,或者多人分工,最后一个人完成。外来稿很少有不作修改的,因为外来稿很可能在内容上非常棒,但可能可读性上就有不足,这点我们更擅长。
Q:作为一个新媒体平台的主编,你个人一天在手机上投入的时间大约在多少?在离开手机的时间里,你还会做哪些事?
A:我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至少一个小时,我想减少花在上面的时间,但实际上显然不够用,因为我的微信上就有一千多联系人,而且被拉进了十多个群,消息根本看不过来。我关注了60多个公众号,经常打开的只有5个。在不摸手机的时候,我在看书、查资料或者干活。 本报记者 陈淡宁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