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大大的《之江新语》看“三严三实”发展脉络
浙江新闻客户端观察员 余列平
万变不离其宗。
5月7日,浙江召开全省“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暨专题教育部署会。显然,这是对前两天中央办公厅印发的相关文件的进一步落实与部署(详见《“三严三实”:各部门请注意!这不是一次活动!》)。
虽然“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话出来才没两年,但习近平的这一执政思想,早在十年前浙江日报上的个人专栏《之江新语》中,便有所崭露。
不信?今天咱就来看看,《之江新语》里的那些“三严三实”们。
求真务实要出实招
时间:2004年2月3日
求真务实也算是个高频词汇了。很多人都喜欢用,特别是在公文里,动不动就上来一个“求真务实”。但你真的懂这词的含义吗?你琢磨过到底是求什么真、务什么实;怎么求真,怎么务实;求真为了谁、务实为了谁这些问题吗?
只有把这些问题琢磨透了,出实招才不是空话。不然,拍脑袋的活,不靠谱。
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
时间:2004年2月23日
这两年,新一任领导班子的工作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形势趋好,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懈怠。反腐如此,深化改革,也是如此。
具体到浙江,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固然喜人,但咱也不能盲目乐观,以为万事大吉,还是要实事求是,保持克制与冷静。用省委的判断来说,就是要“ 强化定力,清醒有为 ”。
人无压力轻飘飘
时间:2004年4月6日
这就跟“严”挂上钩了。人难免有惰性,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要想对抗这种惰性,就必须有硬性制度,来激励人们提高效率。
为什么人们老觉得在企业干活比当公务员压力要大,就是因为考核机制的差异。前者奖惩分明,竞争激烈,后者吃的是大锅饭(当然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所以,适当给点压力,错不了。
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时间:2004年5月12日
权力是什么?它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责任。出了事,要有严于责己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官就要做实在人,少打马虎眼,该是自己担的责任,别老想着逃避。有担当,古今中外都是一种美德。
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
时间:2004年10月21日
这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没必要做过多解释了吧。附上一段原话,自己咂吧: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
“潜绩”与“显绩”
时间:2005年1月17日
谷文昌,这个前段时间人民日报高规格纪念的县委书记名字,就出现在这篇文章里。现在不少领导都追求政绩工程。建个楼、挖个湖,样子是好看,但符不符合实际需要,没人管。这样的“显绩”,不要也罢。
而像谷文昌那样默默建防护林,受百姓敬仰的,就叫“潜绩”。从严从实的人,追求的都是这个。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时间:2005年2月7日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严三实”不是别人对你的要求,而是官员自己对自己该有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自己堂堂正正,才有底气去对下属做出要求。否则,连自己都管不好,还想管别人?这样当领导,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抓落实如敲钉子
时间:2006年12月6日
敲过钉子的人都知道,敲一下没用,不敲个十来下,钉子是钉不牢的。“三严三实”也是一个道理,发文件、开部署会,这才刚开始呢,难免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这是一阵风。对于这种人,就要多敲打两下,直到他们牢牢地把这一理念扎根心头。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
做人与做官
时间:2007年2月7日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这不就是“做人要实”的翻版嘛。洁身自好,本是寻常事。那些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坚守这条底线的难度更大。但这不是放纵的理由。做官本来就是一件“立功”之事,要想有所作为,严于律己,那是必须的。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时间:2007年3月25日
这是《之江新语》专栏的最后一篇文章。习近平在离任浙江前,给浙江干部留下的话,就是这句。有没有文艺版“三严三实”的腔调感?
自孔子以降,中国一直以来都很推崇这种“自我管理”模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的底色,丢不得。如何去芜存菁,融入现代执政智慧,才是政府需要面对的课题。
其实“三严三实”的孪生兄弟,远不止这些。还是开头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 表述的变迁只是浮云,思想的传承才是核心。
(本文来源:浙江新闻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