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百鸟朝凤》,遗忘和丢失掉的最终成为遗憾
16.05.2016 19:08
本文来源: 文化厅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唐风宋韵,国之精髓,泽被后世,长河飘渺,最终只在故纸堆中沉睡。其中屡有尾声之约、桃花笑春风的美丽错过故事。中国向有以病为美的陋习,说白了就有点自虐,错过,遗憾,留下心底的伤疤,孤灯独对时会隐隐作痛,才会记得对失去的珍惜。红粉佳人如此,庙堂之高亦是如此。
遗忘,丢失,然后留下来的一直隐隐作痛的伤疤,是《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的深层内核。
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以唢呐艺人游天鸣的回忆旁白开始,写实般地记录了乡村唢呐班子的消亡过程。旧时的焦三爷是唢呐这项民间技艺由盛至衰的人物代表,凭借一曲《百鸟朝凤》能够收获乡民敬仰。凭借唢呐这门技艺,焦三爷撑起整个焦家班,在乡里衣食无忧。
能够受的住《百鸟朝凤》礼遇的也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党同伐异驱除异己者,即便是官位再高,由焦三爷一锤定音,不行。村长,对一个本分乡民来说,已经是土皇上了,其孝子贤孙在葬礼上的颐指气使,以见其村长父亲的日常做派。但焦三爷凭借技艺,足以与权重者抗礼,因为《百鸟朝凤》只能吹奏给符合“朴素道德价值”的“徳”人。因为拥有对“德”进行判定的最高地位,焦三爷享受着生活和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坚守着对“德”的千百年来形成的定义。
由盛至衰,总有一次节点。在焦三爷正式指定接班人的仪式上,也成为《百鸟朝凤》的一次绝响。因为初来投师时为栽倒的父亲留下的那滴眼泪,符合有“德”的天鸣成为唢呐班的新班主,肩负起技艺传承的重任。在第一次率领班子吹奏成功后,天鸣带着礼物来看师傅师母,师傅性酣而醉,并把几百年的唢呐拿出来传给天鸣,也是对天鸣知恩图报“德”的再次认可,实现了在看家技艺上和看家器物上的彻底的传承。
时代变迁,唢呐技艺已经日薄西山。给焦三爷带来的是伤痛,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而天鸣受到更多来自生存的压力。在接受了师傅的唢呐,清晨离别时,远远的看着田间劳作的二老,却并没有上去道别,是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不堪重负,怕再直面师傅的眼神。所以说,天鸣这个角色,从细节上,真的是处处非常符合焦三爷对“德”的定义。
在焦三爷的坟前,天鸣一个人吹起唢呐,为师傅送行。恍惚中,焦三爷飘然而去。眼神中的释然,是自己没有看走眼。挥手自兹去的身影虽有洒脱,却徒流惆怅人皆知。
因为,只有天鸣一个人在吹奏。
传统技艺的日渐消亡,是《百鸟朝凤》所忠实记录的普通层面,“朴素道德价值”在新时代的举步维艰却是影片传递出的让人唏嘘的内涵,而现实中的礼崩乐坏和生活的重压,又让人枉自嗟呀无可奈何。
案头一直有两本书,《桥村有道》、《夏村社会》,都属于“乡野调查”类的两部学术研究类著作,对受时代冲击的乡土社会的变迁有结构细节上、社会层面和热会心理层面的剖析。每次读的时候都感觉心在滴血。但现时已就如此,崩坍的已难再次找回。就像相关部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天鸣进行录像时,天鸣已经很难再找回足够成员了。
而在病榻上的焦三爷确如抓住救命稻草般,希冀着最后一次让“德”传承记录的机会,那一刻呻吟中的嘶吼让人肝胆俱碎。
唢呐艺人游天鸣,唯一的《百鸟朝凤》的演奏者,在“德”缺失的世界里,只有对“天”而“鸣”,“德”已随焦三爷“游”于天地。
吴天明导演的绝唱,如此有心。
叹。
本文来源: 文化厅
16.05.2016 19:08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
我省借力互联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精品云畅享
经过连续四届的举办,文化厅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 第四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在杭颁奖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