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阳台迎来“不速之客”

11.05.2018  18:38

  4月1日清早,家住莲都区蔚蓝水岸小区的市民陈红艳一家,一如往常早起忙碌。

  “啊!快来看!这儿有鸟窝!……”听见丈夫陈红龙的惊呼,陈红艳迅速赶到阳台。原来,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有小鸟衔来草料,在阳台水池旁一个极度隐蔽的位置:墙壁、水管与一个大花盆形成“三面包围”的小夹角里,筑起了一个巴掌大小、圆润到如同圆规画过似的鸟窝。鸟窝正中间,安安静静躺着3枚如绿松石般的小鸟蛋。

  而此时,陈红艳夫妻俩也注意到,在不远处的屋檐上,一只全身漆黑、唯有嘴巴油黄发亮的小鸟,正警惕地注视着他们。

  “那一定是鸟妈或者鸟爸了!如果不是要搬动花盆附近的杂物,那么隐蔽的鸟窝,我根本就不会发现。”陈红龙说。

  “贵客临门,举家欢庆。”在发现有鸟筑巢产蛋的当天,陈红艳夫妇就无比欣喜地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出了这一消息,引得一众亲朋好友点赞评论。

  “其实早在2、3月,就有小鸟在阳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但那时我们以为只是丽水生态环境好,小区鸟多,根本没想到是小鸟来我家‘看房’,筹备筑巢产蛋了。”陈红艳笑着说。

  陈家住在15层,但这样的高楼层并没有影响他们喜欢用绿植装点阳台的爱好。面积十平方米左右的阳台上,不仅养着一缸金鱼,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栽,还有两方硕大的、可移动式的木桩花坛。里面不仅种有月季、多肉等花卉植物,也有黄瓜、丝瓜等常见果蔬,甚至还种着葡萄、樱桃、桑葚、桃子、枇杷等果树的树苗。远远望去,俨然一个“迷你生态庄园”。

  “整个小区的阳台上,就数我家花草最多。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片绿,吸引了小鸟来筑巢吧。”陈红艳说。

  惊喜——破壳而出的“家庭新成员

  陈红艳今年56岁,由于女儿常年在北京工作,平日家中只有她和丈夫两人。每天在家和单位“两点一线”来回奔波,就是夫妻俩日常生活的全部。可自从阳台上来了“不速之客”,两人每天聊得最多、最心心念念的,就是那一窝小鸟与鸟蛋。

  尤其是陈红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蹑手蹑脚来到阳台边,隔着门缝、窗帘缝偷偷观察鸟窝。一开始,她看到全身漆黑的鸟爸鸟妈,还以为来自家筑巢的是乌鸦。但听着鸟叫声十分清脆悦耳,鸟喙和鸟眼圈又都是油亮的黄色,她心里泛起了嘀咕。

  为了搞清楚这是什么鸟,陈红艳特意去网上百度:“全身漆黑的是什么鸟?

  经过大量的搜索、对比,他们确认了这种鸟的学名——乌鸫。“传说它能模仿一百种鸟的叫声,有‘百舌’的美誉,还是瑞典的国鸟哩!”陈红艳骄傲地说。此后,她更是不厌其烦地搜集、恶补相关鸟类知识,期盼着雏鸟早日破壳而出。

  4月12日清晨7时,陈红艳照例第一时间前往阳台,张望那一方“秘密小筑”。惊喜的一幕出现了——一坨肉呼呼、红彤彤的小生命,正团在鸟窝正中间,不停地蠕动身体。

  小雏鸟诞生了!

  此时,多余的蛋壳已经被鸟爸鸟妈清理干净。陪在小雏鸟身边的,只有那两只还未孵化的鸟蛋。

  惊喜之余,陈红艳立刻拿出手机,小心翼翼地隔着花盆拍下了这一幕。

  改变——每日一拍,记录雏鸟成长

  经过此前半个月的观察,陈红艳发现一个规律:乌鸫白天特别警惕,人只要一靠近阳台,鸟爸鸟妈就会飞走;而到了夜里,不管周围灯光多刺眼、声音多嘈杂,它们都会安心钻在鸟窝里。

  为了尽量不打扰乌鸫一家,保护雏鸟茁壮成长,陈红艳夫妻俩的生活习惯,也做了许多调整。

  “白天能不出阳台就不出阳台,尽量不影响它们的生活作息。”陈红艳说。夫妻俩甚至互相监督,尽可能减少平时在阳台洗衣、晾晒等活动,就连过去每天雷打不动的早起浇花、喂鱼等流程,都被统一挪到了晚上进行。

  只有在每天早起后,陈红艳会等到鸟爸鸟妈短暂离巢觅食的那段时间,悄悄跑到阳台看一眼小雏鸟,并趁着这短短几分钟时间,拍一张照、摄录一段短视频。

  “小雏鸟出生的第一天,还是一团蠕动的小红肉;两天后,就开始扑棱着光秃秃的翅膀,摇头晃脑张嘴讨食了;4月16日,小雏鸟的皮肤已经逐渐褪去了肉红色,呈现出黑灰色,长出了短小的绒毛……

  雏鸟成长的每一天变化,陈红艳都像写日记一样,配以图文,发布在朋友圈里。

  “一开始,我们担心人在阳台出现时间过长,鸟爸鸟妈会离巢太久,导致鸟蛋孵不出。小雏鸟孵出来之后,我们又怕它冷着、饿着。就像看着自家的孩子一样,事事操心。尤其它刚孵出的那几天,丽水接连刮大风、下大雨,天气特别冷,我们既担心鸟窝不稳,又害怕没长毛的小雏鸟会受冻……”陈红艳说。

  为了助力鸟爸鸟妈哺育雏鸟,陈红艳又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乌鸫是杂食性鸟类,会吃小米。于是,她在每天短暂停留拍照之余,还会事先备好一碟小米和清水,放在鸟巢附近的地面上,便于鸟爸鸟妈回来喂小雏鸟。“外出觅食喂雏鸟不容易,还不如就近给它们备一点。”陈红艳笑道。

  也许是暗中观察的鸟爸鸟妈,发现了陈红艳天天给自己投喂小米,对小雏鸟也处处迁就与悉心照料,日子久了,它们和陈红艳夫妇俩之间,似乎也建立了心照不宣的“君子协定”:只要有人走进阳台,它们就会暂时飞到离窝约2米远的窗沿上;等陈红艳夫妇一进里屋,它们就立刻飞回来吃小米、喂雏鸟。

  告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飞飞

  与父母的羞怯胆小不同,在面对陈红艳夫妇的时候,肥嘟嘟的雏鸟可一点儿也不怯生。它总是瞪大眼睛,滴溜溜地盯着夫妻俩看,还时不时张着大嘴对他俩撒娇、讨食。

  4月25日,当记者来到陈红艳家近距离观察雏鸟时,这只小鸟的黑色羽毛已基本长全,十分近似成鸟的形态。

  “自从这只雏鸟孵化之后,我就发现,乌鸫鸟的成长速度真是太快了,每天看它都比前一天长得大、长得壮。而另外两只鸟蛋却始终不见动静。”陈红艳将这些疑惑告诉了记者。随后,记者咨询了丽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李烜,他告诉记者,乌鸫是丽水地区常见的野生鸟类,近期正是繁殖的高峰期,且乌鸫的成长速度极快,鸟蛋一般只需十多天孵化期,雏鸟孵化后也只需十多天就可长成离家。而那两枚未孵化的鸟蛋,则可能是未受精的鸟蛋,所以没孵出雏鸟。

  果不其然。4月29日,当陈红艳照常去阳台观察鸟窝时,小雏鸟熟悉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小乌鸫已经随鸟爸鸟妈一起飞走了。”陈红艳恋恋不舍地说,虽然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也一直期望小雏鸟能早日振翅高飞,但当这天真的到来时,她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从第一次发现鸟窝、鸟蛋,到小雏鸟飞走,这29天悉心观察、陪伴、照料乌鸫雏鸟的日子,深深印在了陈红艳夫妇俩的心里。“虽然乌鸫鸟来家里生活的时间不长,可在我眼里,它就像我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一样,有种难以割舍的亲近感。但孩子长大了,终有一天要放手,让它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陈红艳说。

  在雏鸟离家后,陈红艳再次来到阳台已经空荡荡的鸟窝前,拍下了一张照片,并在朋友圈写下了一段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飞飞。今早起来,发现羽翼已丰的小鸟已经不辞而别,飞向它向往的地方……

  在祝福的同时,陈红艳夫妇已经开始期待来年,能与乌鸫一家再度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