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科院在珍贵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育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成效

22.10.2014  21:02

针对当前楠木树种发展面临优良种质资源储备不足,优质高抗性种子、苗木来源供应不足以及培育技术缺乏等问题,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施了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珍贵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于7月14日通过省级验收。

课题组历经4年的科技攻关,取得了多项成果。项目完成了浙江楠全分布区和闽楠主要分布区的遗传资源调查收集,核实了资源分布和种群数量现状。引进了桢楠、细叶楠、峨眉楠、白楠和湘楠等其他珍贵楠木类树种,累计收集种质资源320余份,丰富了我省珍贵树种资源。在建德市寿昌林场营建资源库75亩,保存了种质资源270份,其中浙江楠86份、闽楠167份,其它楠木17份。分别营建浙江楠、闽楠实生种子园32亩和50亩,种子园投产后将充分保障楠木类人工林发展所需的高品质种子。系统开展了培育措施对楠木优质苗木的生长影响,掌握了优质苗木繁育技术,培育1-3年生苗木12万株。营建示范林178亩,提出了山上造林、四旁绿化等珍贵楠木用材林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发表CSCD核心期刊论文6篇。

项目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省珍贵楠木类树种资源,而且可广泛应用于山上造林、森林城镇(村庄)和平原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中,结合珍贵树种发展规划,还可成为藏富于民、促进增收的好路子,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珍贵楠木树种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厅农村处、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