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执法是一场勇气与智谋的较量
执法是一场勇气与智谋的较量
12月3日7版
陈天力
又一次,浙江省杭州市市区两级联合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拉开序幕,这一次,日常信访反映问题较多的污染企业成了被检查的重点对象。
其中一家地处偏僻且靠近江边的染料化工企业,引起环境执法人员的高度关注。这家企业将污水处理设施控制室建在污水处理设施上方,犹如机场航站控制塔,可以清晰地瞭望到几公里外必经的沿江道路。虽有匿名信访举报,执法人员也曾多次现场详细检查,但一直未能找到问题所在。
为彻底查清这家企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指挥员进行了反复考虑,量身定制猎狐方案。
第1次,安排了一个检查执法组白天赴企业检查,企业以停工相待。第2次,再安排另一个检查执法组在第二天白天以“回马枪”形式再次检查,企业虽在生产但看似四平八稳,并无异样。
眼看着为期一周的专项联合检查时间即将结束,专项行动指挥员决定发起第3次检查,夜间突击检查。在星期天晚20时开始,单线联系通知环境执法骨干力量,于晚22时在指定地点集结并携带执法装备,但不告知执法检查去向。8名环境执法人员准时集结完毕,宣布纪律后全部关闭手机,改用手持对讲机联络,趁着茫茫夜色,两辆民用车辆滑出繁华的都市,向郊外的既定目标奔驰而去。
近两个小时车程后,车队靠近企业的沿江道路,指挥员立即通知车辆关闭大灯,趁着月色摸黑缓速前进。
距离企业尚有1公里时,指挥员通知分组行动:一组原地待命,另一组直奔江边排放口。夜色中的等待总是特别漫长,周围的一切都静得出奇。
突然,对讲机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执法人员冒着危险,下到江中滩涂地,赶在夜潮上涨之前,找到了企业正在排放红色污水的排江管,并采样完毕。
原地待命的执法人员立即启动汽车,扭开大灯,急速向企业大门奔去。在大门口,一名执法人员迅速下车,出示证件并控制住睡意朦胧的门卫。门卫望着近在咫尺的警示电铃按钮,始终不敢按动。其它执法人员直奔污水处理设施,终于抓住正在直排未经处理废水的违法证据。
原来,企业在设施改造时精心设计了废水标准化排放口和排放集水池。废水标准化排放口位于排放集水池上部,在其下面,却隐藏着直排管道口,而平时排放集水池中有水暂存,无法发现下面的直排口。在排放集水池的上、下部分别安装了不同马力的排水泵,充分利用流体力学原理进行分层排放从而逃避监管。一般情况下,开上部小马力水泵排水;在直排口偷排时,开下部大马力水泵进行强排。如遇到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在标排口取样,不会出现超标问题;如在排放集水池采样,由于集水池上层达标废水的分层掩护,也基本不会超标。这样,在执法人员的眼皮底下也可大肆偷排,都不会被发现。
这是一个真实的环境执法案例。凡是经历这次惊心动魄检查的执法人员都十分感慨,像这样精心设计并充分利用流体力学原理的排水设施,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而在接下来的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还经历过废水排放管中再套直排管、废水排放井中石板下还有直排管等等稀奇古怪的偷排方式。
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我们认为“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并不意味着保姆式管理,环境执法人员驻场监管只是权宜之计,决非长久之策;在目前基层环境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让环境执法人员对成千上万家各类污染企业都精通和负责的网格式精细化管理,也难以为继。
真正贯彻落实好“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议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的精神,进一步转变理念和监管思路,借鉴美国环保署关于企业监管的观点,要勇于承认面对成千上万家各种类型和行业的排污企业是无法全部监管到位的,必须牢固树立排污企业对排放污染物的主体责任地位,充分进行企业信息公开,广泛发动公众和舆论时刻不停地紧紧盯住企业的排污行为,使得企业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
环境执法监管则重在日常抽查和对公众举报的核实,一旦查实企业环境违法事实,坚决从严加大惩处力度,将违法者绳之以法,令其身败名裂财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