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王祖学回忆难忘的战斗 “我们端掉了鬼子炮楼”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吴晓东)
【老兵档案】王祖学,山东荣城县人,1929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金华市交通局离休干部。
【烽火岁月】今年88岁的王祖学,总会在女儿家静静地坐着,看看电视里的一些革命战争片。“人越老,越会想起往事。”老人感叹。
王祖学出生在山东荣城县石岛镇的一户渔民家庭。他家附近就有一个日寇据点。1942年时,他才13岁。八路军攻击日军据点,尽管没有得手,却让他受到了鼓舞。王祖学拿起红缨枪,瞒着父母,沿着海边走了好几天,终于追上部队,加入打鬼子的行列。
部队的装备很简陋。“几十个人,只有五六条枪。”王祖学说,其他没枪的人拿的要么是红缨枪,要么是斧头。几个月后,这支部队被编入东海军分区独立团,王祖学成了第2营第6连的一名战士。
对电视里的一些战争片情节,王祖学有点不高兴:“当年,哪里来的那么多子弹?上战场时,常常只有3发子弹。枪法好的狙击手,也只有七八发子弹。有一次,我看见鬼子,冲他们开了一枪,可惜没打中,结果排长气得拿手榴弹砸我背,说浪费了子弹。”
装备差、子弹缺,并没有削弱八路军的斗志。1942年12月,日寇开始大扫荡,对所到之处实施“三光”政策。1943年夏天,东海军分区攻打山东牟平县水道镇的日军据点。这个据点有3座炮楼,日寇苦心经营多年,守敌部署严密。王祖学所在的营负责在沙河两岸阻击来援的敌军。战斗打响后,一个日寇中队和伪军一起从牟平县城出来增援,经过沙河埋伏点时,王祖学所在的部队喊话:“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要打的是日本鬼子,识相的你们就走。”刚喊完话,伪军们就个个低头,逃之夭夭,只剩下几十个日本兵。
埋伏部队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一般,向这些日军发起了猛攻。日寇猝不及防,死伤惨重。我军战士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发起冲锋,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当时,领导派我和另一个战士在山坡上守着,防止侧面被围。”王祖学说,他看到有两个日本兵脱了衣服,端着刺刀,沿着山沟冲上来,想要和八路军硬碰硬。王祖学朝他们开了一枪,和战友端着枪迎了上去。他正好有颗手榴弹,朝敌人扔了过去,两个日本兵掉头就跑。“我那时候才15岁,也不知道为什么胆子这么大。”王祖学说,他回头一看,才发现战友倒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牺牲了。“这场战斗,日寇只跑了几个。”王祖学说。
到了晚上,战士们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借来厚被子,浸水后顶在头上。负责爆破的老兵冲到炮楼底下,用杆子顶着炸药包塞到炮楼底下。随着一声巨响,3座炮楼中的第一座轰然倒塌,部队蜂拥而入,攻下了这个据点,“子弹打在被子上嗤嗤嗤地响,但是打不穿。”
说起当年艰苦的抗战,王祖学连说“老百姓真好”:“只要我们打了胜仗,老百姓就杀猪宰羊,抬来给我们吃。吃的饭、穿的衣,全是老百姓给我们的。”
【老兵感言】抗战胜利是抗战将士用鲜血换来的。正义的力量战无不胜。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