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G20 展现浙江(六)
浙江在线杭州1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胡芸) 伫立在西子湖畔的马可•波罗青铜塑像前,欧中国际合作协会主席帕多莱基亚不禁感慨万千,他正是眼前这位伟大旅行家的第34代后人。
“在我的家族,人们常重复祖先说过的话:‘杭州是世界上最华美的城市’。”第一次来到杭州的帕多莱基亚说,眼前的西湖美景让他对先人所说的话更加深信不疑。
2016年,跨越数百年中西方交流的渊源,当G20峰会与中国杭州相遇,世界将会发现一个马可•波罗没有看过的浙江,领略这里独具魅力的文化气质。
诗书继世:读不完的文化流源
在浙江图书馆的展厅里,一场名为“册府千华”的展览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的关注。这里展出的是浙江最为珍贵的一批古籍善本,也是建国以来浙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古籍特展。
千百年以来,书与浙江人的文化生活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成为浙江人深入灵魂的基因。调查显示,今天浙江18周岁及以上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达到5.76本,综合阅读率达到86.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以说,阅读是浙江人自古传承、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至今书店仍是杭州市民最常去的文化场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杭州考察时,路过一家名叫“晓风书屋”的书店,也曾经被这里的书香吸引而驻足。
良好的文教氛围,也让浙江的土壤孕育出了无数影响中国文化史的伟大人物。浙江历代儒学学派层出不穷,宋代的永嘉学派、明初的金华学派、明末阳明学派和清代的浙东学派均领一时风骚,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代以来,蔡元培、鲁迅、徐志摩、茅盾、巴金……又无不是影响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伟大坐标。
诗书深厚的文化滋养,让浙江的土地彰显出格外厚重的人文情怀与道德传承。近年来,浙江大地的“最美现象”层出不穷受到广泛关注,吴斌、吴菊萍、陈玮……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名字为人们耳熟能详,成为当代中国崇德向善的时代楷模。
吟咏传情:唱不竭的离合悲欢
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法国首场演出结束后,这部“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深深感染了欧洲观众。演员们一次次谢幕,现场的法国观众仍然久久不愿离去,争相请演员签名并合影留念,盛况竟然丝毫不亚于在中国国内的历次演出。
经过全国巡演近200场后,越剧明星版《梁祝》首次走出国门,在法囯多个城市上演,20多名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大奖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担纲主演。委婉华丽的演绎,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受到了法国观众的热情追捧。
浙江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甚至有“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在浙江”的说法。宋元南戏就诞生于浙江,影响延绵至今,是其后许多声腔剧种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浙江拥有列入省级非遗项目的戏剧56项,国家级项目24项。不仅有越剧、婺剧、绍剧等大剧种百花竞放,还有马灯戏、茶灯戏、菇民戏等地方小戏别具风情。
从遍布全省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到杭甬等大中城市的大型剧院,都可以看到传统戏剧的精彩演绎。经历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戏剧生存发展的空间也收到了冲击,但浙江仍在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着不懈努力。
如今,浙江戏剧不仅在努力“走出去”,还在着力“引进来”。一年一度乌镇戏剧节成为忘我的狂欢,让五洲四海的戏剧爱好者相聚在中国最具戏剧文化底蕴的地方。
匠艺巧致:赏不尽的精美灵动
每年除夕,祭祀“窑神”都是龙泉的老瓷工曾焕明最重要的事。为龙窑前的神龛敬奉香烛,献上酒茶祭品,仪式简单而庄重。耄耋之年的曾焕明依然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礼制。
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在用传统烧制青瓷。数百年前,法国人就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的龙泉青瓷称之为Céladon,指的田园故事中一位身着绿衣的英俊少年。
鲜翠温润,恬静灵动,古老的龙泉青瓷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也体现着跨越地域文化的共同审美追求,也是浙江工艺美术杰出代表。
西湖绸伞、湖笔、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龙泉剑瓷……浙江的工艺美术品历经千百年涤荡依然焕发着青春,也以其匠心巧致广受赞誉。目前,全省有14个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稳固的生产基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6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95人,高级工艺美术师400余人,一批文化领军人物脱颖而出,为推进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储备了持续的人才资源。
在米兰世博会的活动中,来自浙江的青田石雕更是惊艳意大利,让欧洲领略了东方人对石头独具匠心的精巧创作。作品《水月观音》以青田封门镇矿石为材,石材细腻温润,造型优美,构思巧妙、颇有禅意,观音安逸坐于月牙之上,风貌俊明秀逸,别有韵味,让世界发现了东方民族对美的理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