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三石村档案员雷岳舜
——记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三石村档案员雷岳舜
编者按: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三石村档案员雷岳舜,出生于1944年,初级师范毕业,畲族,中共党员,现年70岁。40年多来,他默默坚守在村级档案工作岗位上,常年埋首于村里各个时期的户籍档案、土地房产档案、林业档案、财务档案、工程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等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中,仿佛一颗钉子牢牢钉在了档案工作岗位上。走进老雷,你能感受到他的质朴与普通;然而,当你面对他40多年的坚守和付出时,你又会强烈地感受到他的不平凡,并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秉持对党感恩之心
1958年7月,雷岳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1961年6月毕业。临近毕业,意外发生了,雷岳舜的母亲在家务农时不慎被山崖上掉落的石头压断了左手,造成了残疾。原本学校要推荐他再深造的,但他因为母亲需要照顾,毅然提出了离校申请。学校考虑到其家庭特殊情况,最终批准了他的离校申请。
1961年8月,雷岳舜被云和县教育局分配到沙湾区隆川公社张坑完小担任教师。1962年初又调到英川公社乌饭恰小学任教。1963年寒假,雷岳舜回家探亲,此时母亲正重病卧病不起。他为了照顾母亲,于1965年将户籍从英川公社的“非农”户口迁到澄照乡三石村杨山自然村落户。就这样,他从一名乡村正式人民教师变成了地道的农村社员。
回到农村,雷岳舜担任村会计兼村档案管理员,这对他而言,无论在经济还是社会关系上都产生了很大落差。然而,他从没有后悔,更没有气馁。他白天和村里的其他社员一样出工干活,晚上为生产队记账,从担任生产队的记账员,到后来在澄照公社木制厂任会计,再到担任三石村会计兼村档案员,他始终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在他看来,自己能在村里担任会计兼档案员,就是组织和村民们对他的莫大信任,为了这份信任,他必须全心全意地干好工作。多年来,老雷把一片真心倾注到村级档案管理上,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山村档案人。
他时常教育几个女儿说:“做人要学会感恩。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解放后,畲族人民才享受到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共产党送我上了学,让我有了文化。现在,我回到农村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做档案工作,是我的幸运。”
奉献爱岗敬业之心
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畲乡山村,老雷是个文化人,每天他像其他社员一样参加劳动,晚上或者农闲时间为村民代写各类申请、证明,办理各类事务。40多年来,他除了干好家里的农活、参加村里的工作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安安静静地整理村里的档案。
在担任三石大队档案员期间,老雷对于村里的大小事情了然于胸,对于村里公共事务形成的一言一语、一张纸、一幅照片,都高度重视,务求记录和保存下来。每一次村里开会或者办项目,不管是重大决议、实施方案,还是最后形成的文字材料,他总是想法设法收集齐全、整理妥当,并小心翼翼地存放保管起来。
新千年后,三石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001年,景泰公路开通,三石村双委决定在九桥洋处兴建村级办公楼。2001年7月1日,村办公楼动工兴建后,村里安排雷岳舜一人搬到村办公楼工棚管理基建。当时九桥洋处只有村办公室一处工地,周边近1公里没有人烟,他吃住在工棚里,无论白昼、节假日,还是大年春节,都是在办公楼工棚里过的。他平时只要一有空,就着手清理账目,并及时整理村里的各类档案。一切工作在他手里,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就这样,整整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村办公楼终于建成了。新办公楼建成后,村双委专门安排出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做档案室。有了像样的档案室,老雷心里乐开了花,因为他40多年千辛万苦积累下来的档案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坚守为民服务之心
新千年后,村里建成了新办公楼,各种村建设项目也日益增多,村民外出经商、打工的事情很频繁,老雷一天到晚为村民办理各类事情,从无怨言。他走遍了三石村的每个角落,足迹遍及十二个自然村的每一户农户,记住了70%以上村民的姓名、年龄。在老雷看来,做好农村档案工作,关键是要了解、热爱和熟悉村民,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受到村民欢迎。
多年来,廉洁自律、公私分明的老雷,坚持“集体事大、个人事小”的原则,自愿放弃休息日,无怨无悔地为村民服务,在附近村民中结下了很好的人缘。每次,老雷出外乘坐公共汽车,无论是碰到三石村的村民,还是其他周边村落的村民,他们都争着给老雷付车费。这让老雷很难为情,还因此怕上了坐公共汽车。因为,他觉得欠了村民的情,其实,这正是村民向老雷表达敬意和感谢的一种方式,这直白而淳朴的表达,让我们看到老雷以为民服务的一颗诚心,为村民们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实事、紧要事,真正走进了村民心中,受到村民们的尊敬。
与档案工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雷,说起开展村级档案工作的好处,感慨很多。他说:“查阅村级档案,可以了解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工作业绩和清正廉洁情况;利用村级档案,可以减少民间纠纷和群众上访,满足村民的许多利用需求。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
村主任陈后青说:“村历史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村里的稳定和村民的切身利益,村里保留下来的较完整的村历史档案,帮了村民很多忙。”例如,村民郑有明在换第二代身份证时,打字员把他的出生年月弄错了,整整相差了6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农民60周岁就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可按他身份证上的年龄,要推迟6年才能享受养老保险金。为此,郑有明来到档案室查阅有关档案,老雷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到村档案室里保存的三石村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户籍登记表中进行查找,结果很快就查到了有效信息,顺利地为郑有明出具了证明。在工作中,老雷始终坚持一颗诚心,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他办事公道,工作认真负责,文化水平又高,经他整理保存下来的档案,真是村里一笔无法估计的财富。”村支书刘承勇说。
的确如此,村级档案像一面明镜,照亮了乡村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角落,让成绩和问题都一览无余。村级档案管理规范与否,表面上反映的是档案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实际上映射出的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0多年来,三石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责任案件,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这其中,村级档案工作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40多年的坚守,使档案和档案工作深深扎根在了老雷心中,融入到了老雷的血液里。他不厌其烦地收集和整理档案,仿佛从中能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每天,老雷从家里到三石行政村所在地需要走约1.2公里的路程,这是一条羊肠山间小路,对一个70岁的老人来说,一个来回要将近一个小时,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可就是这条羊肠小道,他一走就走了40多年。如今他说:“只要村里还需要我做会计兼档案员,我就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自己走不动为止。” (作者:李岘闻)
(原载于2014年第10期《浙江档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