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时代:杭州“一号工程”盛放智慧之花
滨江海创园。记者 李忠 摄
一年,四分天下有其一,这是信息经济对GDP的贡献率。
一年,信息经济撬动转型升级,为杭州铸就“万亿元GDP俱乐部”打下坚实桩基。
一年,以“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为核心要义的“一号工程”,成为天堂杭州发展的主题词,焕发出澎湃的力量。
“一号工程”,一号力量,一号作用。一年来,在经济新常态下,杭州改革锐意攻坚,以“一号工程”为总抓手,以“一号工程”为发动机,以“一号工程”为大战略,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这是睿智之策,这是智慧之选。信息经济,因智慧而美丽;“美丽杭州”建设,因信息经济的智慧之选而更美丽。
回望一年前的7月,杭州市委作出发展“一号工程”的战略决策,迄今度过整整一年。2015年8月6日,杭州召开“一号工程”领导小组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展示了“一号工程”周年成绩单:
2014年,全市信息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66.9亿元;201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6.1亿元;这期间,信息经济增加值增幅,均为同期GDP增幅的两倍以上。时隔3年之后,杭州经济增速重新站上两位数——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498.7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列全省第一;其中23%来自“一号工程”,焕然一新的信息经济,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台柱子”。
杭州由此开启信息经济的澎湃时代。
一年,仅仅是起步,未来还有十年、百年;百年不过是一瞬,对于以创新为特质的信息经济而言,百年过后,仍然是“创新号”。
面向未来,智慧花开,我们需要保持定力、增强内力、创新活力、持续发力,以最大的动力,齐心协力共建共筑“一号工程”。
一
信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改变的方式。
这是“互联网+”的世界。信息经济,是互联网上的“绿水青山”。它最经济、最节能、最环保、最优化配置资源、最可持续发展。信息经济的发展之路,才是一条真正又好又快的路。
信息经济,绽放智慧之花。杭州开创的“一号工程”,其名称是个形象的说法——“一号”即头号,谓其重要紧要;“工程”乃系统,谓其统合发展。杭州实施“一号工程”,正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顶层设计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项目带动为关键,以上下同欲为保障。“一号工程”核心要义的两句话——“发展信息经济”侧重经济本质揭示,“推进智慧应用”侧重经济运行实践。
信息经济,就是“数字化生存”大背景下的智慧经济。杭州认真分析已有的基础条件和产业趋势,充分认识到发展信息经济、推动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谋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开放共享大数据,催生新的经济业态、新的产业形态、新的商业模式,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杭州经济七大亮点如同“北斗七星”,其中前三颗星就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去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200亿元,接下来要想加入“万亿元GDP俱乐部”的话,必然离不开最智慧的信息经济。
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实现转型升级的“一号工程”,是规划、是平台、是旗帜。
在“一号工程”引领下,信息经济的布局按点、线、面铺开。点状发展,一个个“特色小镇”横空出世、拔地而起。从梦想小镇到云栖小镇、从基金小镇到航空小镇,都以创业创新为本色,以信息经济为主导,多点开花。其中省级小镇有9个,同时另外还有云谷、西溪谷、传感谷等等。坐落于风景秀美的玉皇山麓的基金小镇,要打造中国的“格林尼治小镇”,累计吸引金融投资类机构160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将串珠成链的两条主线是:一条沿钱塘江自东而西溯江而上;一条以浙大为起点,沿文一西路至青山湖科技城,密集布置信息经济产业链。而“两区三城”——高新区(滨江)、临江高新区,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钱塘智慧城,则构成块状发展,成为信息经济发展重要平台。其中近期布局的钱塘智慧城,一如滚滚钱江潮,要力争成为引领发展的主阵地。
在“一号工程”引领下,杭州致力于推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则已扬帆远航。探索新型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成效逐步显现——杭州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721.6亿元。“动动手指买遍全球”,在下沙跨境电商产业园,“考拉海购”员工把智利的车厘子卖到杭州市民手中,实现了国内跨境电商卖生鲜的第一单;而“跨贸小镇”入驻杭州新天地,同样构建“互联网+外贸”……在杭州家门口实现“海淘”,已不再是梦。
在“一号工程”引领下,杭州诸多新产业、新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增幅,都达到三成以上。信息经济往往不显山不露水,却能悄悄地成为“隐形冠军”,从而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一号工程”引领下,项目生成机制加快形成。杭州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阿里巴巴、比亚迪、国家“千人计划”联盟等签订系列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排出第一批300多个项目,已完成投资额110亿元;今年4月完成了第二批347个项目申报,总投资逾800亿元。
在“一号工程”引领下,杭州要实现从移动4G跃入5G的跨越,争取成为5G应用先行区……
信息经济,星星之火,快速燎原;智慧应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带来生机勃勃的局面。
二
信息经济,是创新经济。发展信息经济,就是睿智的创新举措,从而搭建起从此岸通向彼岸的桥梁,不用再“下河摸石头”。
创新是引领创业、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果说“大众创业”是枝叶的话,那么“万众创新”就是花果。创新是一种智慧,一种向前的、滚动的、开放的、灵活的智慧。创新有风险,不创新有危险;纵观当今世界大势,唯改革创新者胜。
杭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是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是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是全国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这些国家级的试点,正在深化、扩容;杭州有14家众创空间,纳入了国家级孵化器,占全国总量近1/5,新设企业达2.09万户……这都在为杭州打开创新发展的新通道。
未来的互联网经济,有“云”才有创新,不再是“云深不知处”“云高不知处”。
这是“云上的杭州”,这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世界,这是可以看得见的经济未来。
云栖、云谷,属于杭州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带。正是“云计算”让“计算”成为无形的服务商品,如同电力网输电,用户只要使用即可,不用管发电机和输电网。眼前展现清晰的“云”:从“阿里云”到华数、华三,杭州初步形成了一条“云”产业链。在“阿里云”公司,1100台高密机柜,在恒温机房里不分昼夜紧张运行。正是它们,让去年“双11”的淘宝网平稳度过前几秒的洪峰,让“每秒钟要交易8万笔”的畅想变成现实,连马云都被震撼了。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在数据界,有一个类似“摩尔定律”的规律——每隔18个月,人类的信息数据将会增加一倍。数据兴则企业兴,数据强则企业强。未来的一切生意,都可能是数据生意;传统的生意与产品,都将被大数据颠覆。在大数据的驱动和改造之下,企业的创新能力必然被改变。
大数据,大资源。大数据就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正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基础资源,各行各业要创新要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据资源。未来的竞争,就是数据竞争。甚至有一种说法:未来战争,就是数据战争!我们看到,如今连“大后方”的贵州,都致力于发展大数据经济,杭州没有理由不走在前列、不谋求新篇。
大数据,大挑战。正是大数据,大幅度驱动新经济的增长。在这场对信息经济发展最新制高点的争夺中,杭州已经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础良好,电子商务等行业数据积淀深厚;已制定建设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要形成2到3家国际知名的百亿级云计算和大数据龙头企业,打造200家左右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型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企业,带动信息技术业新增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大数据,大管理。大数据恰恰能够帮助“持续精准发力”。大数据管理,正是杭州“一号工程”关注的一个重点。杭州拟将设立大数据专门管理机构,抢挖大数据“金矿”。尽管部门信息化推进起步较早,但政府数据资源是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谁早开放,谁就能抢占先机;谁先开发,谁就能率先受益。
面对不关联、不共享、不互助、不互换的“信息孤岛”“信息鸿沟”现象,接下来,杭州将着力解决数据管理力量薄弱问题:要加快推进开放共享、开展跨行业数据归集、破除部门数据利益分割,从源头上打通大数据产生和互通渠道;要提高数据加工能力,实现数据增值,从而让已有的大数据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世界,就是经济创新、创新经济的美丽新世界。
三
信息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具有鲜明的普惠特征。早在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的时候,互联网化的“互联网+”,所加的就是传统的各行各业。这个“化学公式”,就是要让“传统行业”产生“化学反应”,获得普惠、获得提升、获得超越。
这是一个超越的时代。超越,永远是时代进步的主旋律。一部产业强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赶、并肩、领跑的发展史。人类现在还在使用的史上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比如电、汽车、火车、飞机、打字机、照相机等,都是在1940年以前完成的,后来是优化升级。如今,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新产业变革、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万物都要互联;在这个因互联而超越的时代,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新思维,杭州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新动力。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电商百佳城市”榜单中,杭州位列浙江第二,要实现超越处于首位的金华,就应明晰其背后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以及大量小商品的本土制造,明晓“制造”的基础贡献率。工业经济向来是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扬弃的时代。扬弃,是该淘汰的淘汰、该保留的保留,是“转型”的应有之义。扬弃的淘汰,就是为了节省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亦即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通过化“重”为“轻”,舍去不适宜在都市发展、占用资源较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安全系数相对较小的重工类产业,让产业变轻,集中技术力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一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只能主动调、主动转。在富有影响力的“萧山制造”中,谁能想到,如今一家知名企业——科尔集团,把新的棉纺厂“调整”到了美国去了。在研究政策优惠、能源优势、原料价格、综合成本等因素后,他们勇于“走出去”,把“制造”造到发达国家。在“金融大国”“文化产业大国”美国,事实上他们已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回归。
这是一个制造的时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务院不久前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萧山制造”的基础上,杭州大江东已成为著名的产业集聚区;升格为“国字号”的临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在这里正式揭牌,战略愿景是“再造一个杭州新城,再造一个杭州工业”。今年上半年,大江东这一产业新城,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7亿元;长安汽博园和临江科创园,作为重大产业提升项目,也已开工。意大利著名巧克力品牌费列罗,今后如果是“杭州造”,那岂不是“味道好极了”?大江东累计已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7个、中国500强项目13个、民营500强项目13个,从而构成宏大的产业集群——这里有长安福特、东风裕隆、西子航空、美国UPS等国内外500强企业,这里有费列罗食品、统一食品、华东医药、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企业,这里有苏泊尔等“浙商回归”项目……被比作“杭州浦东”的大江东,最有底气的口号是:“大江东兴,则杭州兴;大江东强,则杭州强!”
这是一个智造的时代。杭州喜“新”而不厌“旧”,通过“互联网+”,“+互联网”,把制造“改造”成智造,让产业和企业智慧化,从而优化发展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正因为有了“信息”,而能够刷新再刷新。由“传统企业家”宗庆后领导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先后自主研发了码垛机器人、放吸管机器人、铅酸电池装配机器人等等——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开“机器人”之天,辟“制造业”之地。位于萧山的“兆丰机电”,一条无人生产线的上马,制造能力迅速提升为年产500万套第三代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工人也从380名减少到50人,做一套产品的生产节拍,从10分钟减少到18秒。“从10分钟到18秒”,折射出杭州工业企业的升级步伐。
这是一个升级的时代。转型升级,不是光“转型”不“升级”。在制造业的杭州版图中,最可贵的是从传统汽车“升级”而来的新能源汽车,是智慧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已形成产业,正全力推进。比亚迪、万向、长江,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在比亚迪汽车杭州公司,纯电动大巴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已经开始试生产;在杭州长江汽车公司,设备正在调试中,即将陆续投产。他们自主研发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构成了核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一头连着高端装备制造业,一头连着信息产业;既是转型的“经典版”,更是升级的“未来版”,发展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智慧经济的双胞胎。从根本上说,“一号工程”的建设,是无法与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割裂开来的,这也正是“推进智慧应用”的意义之所在。杭州如果仅仅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一枝红杏出墙来”,那就不是信息经济的杭州。
“一号工程”给杭州带来的经济转型,是一次“华丽转身”;转身之后,不能只站在台下跳舞,一定要升级到华丽的舞台上,跳出更新更美的舞蹈。
四
“一号工程”靠什么来做?靠人,靠人才,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智慧经济最需要的是人的智慧、智慧的人。
新一轮信息经济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经济转型升级,没有大批人才的云集,就难以做好、难以完成。
在领导、决策和落实、推动层面,需要一群有思想、有活力、敢担当、能服务的人。“互联网+”,第一步就要加入谋求变革、“敢为天下先”的领导人。
构建“一号工程”,杭州需要一支“狮子型”的干部队伍。杭州正致力于打造“狮子型”的干部团队,做到心更齐、风更正、劲更足,这是为了强化领导力;同时倡导“店小二”式的服务精神,优化服务力。
构建“一号工程”,杭州需要一支有定力的干部队伍。定力是一种洞察力、定力是一种意志力、定力也是一种自信力,保持定力就要排除干扰、攻坚克难,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有了定力,才会有久久为功的耐力,才会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
构建“一号工程”,杭州需要一支“三严三实”的干部队伍。转方式、调结构,要实干、要践行;有了“三严三实”,才能发展意识不淡化、谋事干劲不懈怠,才能真正做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杭州要立志成为创业者的天堂、创新者的圣地;要以制度供给之“鞋”,对接人才创业之“脚”。
杭州认识到,“人才竞争是杭州输不起的一场决战”,坚持“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创造集聚高端人才的良好条件。在今年年初,杭州出台了“人才新政27条”,在全国引起了不小震动。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只要你和你的项目够“牛”,杭州给予的补贴最高可达1亿元。
杭州认识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是引进,而且要保护。在引进、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人才之后,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使杭州真正成为可持续汇聚八方贤才的人才高地。
杭州认识到,为人才提供的不是“计划”,而是平台,提供“插柳”的选择自由和实现可能,从而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杭州余杭的“梦想小镇”,就是这样的人才平台、创业高地,汇聚天下创客;启动1个月,就有170余个项目、近1000名创业者落户。
这是杭州崛起的创业创新“新四军”:以阿里系为表率的大学生创业者;以浙商系为表率的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以浙大系、清华系为表率的大学科技人员创业者;以“千人计划”专家为表率的留学归国创业者。
著名信息管理专家、大数据研究专家涂子沛,去年12月出任阿里巴巴副总裁,举家从美国硅谷迁至杭州,他感佩于杭州对信息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投入;今年8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任命迈克·埃文斯担任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他是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截至去年底,海外人才在杭创办企业1200多家,企业总投资额达368亿元,涌现了贝达药业、聚光科技、英飞特电子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有力助推杭州信息经济的发展。
杭州把目光投向优秀人才的规模培养,加快推进湖畔大学、西湖大学“两所大学”建设。6月25日,杭州市政府已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西湖区“云栖小镇”,筹建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湖畔大学侧重培养实用性的商业人才,西湖大学注重培养高端的技术性研究型人才。
人才,唯有人才,才是创新经济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激情澎湃的动力。
五
信息经济崛起,重构世界经济新版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信息时代,世界进步一日千里,改革创新时不我待。北欧“童话王国”丹麦已在追求“去现金化”,只用电子支付方式,创造新童话——成为世界上首个无现金国家,这应验了那句名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我们要在世界经济新版图中争得一席之地,需要克服诸多困难,迎接诸多挑战。
在杭州,信息经济的星星之火快速蔓延,但存在无序扩张的态势,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和完善布局。
在杭州,信息经济“软重硬轻”倾向比较明显。2014年,国家工信部授予杭州“中国软件名城”称号,确实“软”得到位;而在将来,软件和硬件,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杭州,信息智能硬件制造缺少先导产业,比如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等体现信息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大幅落后于深圳等先进城市,成为“软肋”之所在。杭州将依托士兰微、矽力杰、富士康等企业,多方融资、力促发展。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思维变革要跟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脚步,要树立信息经济发展观,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即“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充分尊重公众的创新力,尊重基层的创造力,尊重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不做自上而下违背创新规律之事。
想要“敢为天下先”,先要看得见“天下”。杭州在打造国际化都市,人的眼界、眼光、视野首先要国际化,要突破固有的局限。传统观念是“千里不运草”,可是中国已有有识之士,到美国犹他州买下万亩农场种植优质牧草,加工后全部销往中国,人家的理念是,“要有好奶,必须先有好草,现在中国好草不够了,我们就到美国种植”。在大变革的历史机遇中,在改革攻坚年中,最需要这种国际化的新思维、大思路。
澎湃时代,改革创新是唯一的选择。改革创新从来都是有难度的,转型升级之路亦非一马平川。然而,千难万难,只要高度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切实行动才有出路。杭州推进“一号工程”的决心和态度,“过去不曾动摇,现在没有动摇,将来也不能动摇”!
在“一号工程”的长卷画廊里,不怕原有油彩未干,要去不断画出最新最美的创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