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潮翻涌华章 溯源观远著新篇
安吉余村的石碑刻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 摄
为系统梳理浙江文明的传承脉络,挖掘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2005年,我省启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一期工程前后历时10年,出版学术专著近千册,推动了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跃上新台阶。第二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自去年初启动以来,延续“今、古、人、文”四大主题,今年全面启动25个专题约40个系列,将出版130余部著作。
在二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一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多位研究学者,从“当代发展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两方面对二期文化研究工程进行深入解读。其中当代发展研究主要聚焦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一系列发展方略,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尤其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深刻总结其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当代研究视野阔
所有未来,都从今天而来。当代发展研究,启迪浙江擎画未来蓝图。
这是一项承前启后的研究。回望一期工程,《浙江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与未来思路》《解码义乌》《浙江辛亥革命史》《故园情深——周恩来与浙江纪实》等当代研究成果历历在目。展望二期工程,今年正值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更重要的是,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萌发地。
“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提出了‘八八战略’总方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等科学论断,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重要部署。”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盛世豪指出,“想要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揭示其发展脉络,溯清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
与此同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浙江与时俱进的探索,可研究的素材不断更新,太多不同以往的“现在”值得被关注和解析。
“自2005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以来,我们在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系统性还不足,挖掘力度仍不强。可以预期,二期工程的任务艰巨。”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介绍,作为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此次当代发展研究将在一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家的视角,国际的视野,着重聚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近15年中,浙江的实践与经验。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浙江为什么在外部需求持续低迷、要素成本抬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2016年仍能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3.1%、境外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29.0%的骄人的成绩;自2013年提出“法治中国”概念,“法治浙江”与“法治中国”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世纪之初遭遇“先成长先烦恼”的忧虑之后,浙江又是如何率先在省域范围推动发展模式的整体转型升级,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种种对于浙江的疑问,都可以在当代发展研究成果中搜寻出答案。
对于参与研究的学者专家来说,当代发展研究难度大、任务重。“与历史文化研究不同,当代发展研究并不是一项有文本可参考的工程,研究体系鲜有前车之鉴。”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文化发展的浙江样本》课题负责人陈立旭如此感触,“同时,当代发展研究又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交叉性学科研究。比如当研究浙江文化发展时,解放文化生产力、建设文化强省等研究内容必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知识。”
持之以恒,使命必达。自去年3月工程启动后,在省社科联牵头下,就当代发展研究组织了大大小小的交流会、评审会数十场,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对课题提意见、作修改。目前,首次系统阐释浙江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浙江经验的时代价值的11册卷本的《中国方案的浙江样本研究》初稿已完成,将于10月出版;国内首套从区域治理到国家治理的视角,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演进脉络的丛书《从“八八战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项目完成论证正式立项;梳理全省11个地市改革开放以来各领域发展变化脉络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市地卷)》初稿完成,也将于今年底全部出版。
踩着时代的节拍,浙江聚焦当代发展,通过研究现实当下的生动文本,一套新的阐释浙江当代发展的学术话语体系可期可成。
全域繁荣树自信
浙江的兴盛根植于历史的深处,也来源于现实的当下。当代发展研究,是浙江发展自信的重要源泉。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南湖畔,泱泱秀水之上,有艘从浙江驶出的小船,已然成为领航中国改革发展、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巨轮。
浙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在树立全社会高度的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无数“浙江现象”纷纷涌现。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敢闯敢做的精神,就给年轻的陈立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0年代末,刚考上大学的陈立旭从天台出发,挤上了进城汽车。一车人,他是背着行囊奔着求学而去,许多农民则就此踏上走南闯北的谋生之路。
“外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农民竟然是浙江的第一代老板,创业者。70年代末,他们出门是做手艺。80年代中,他们出门是做生意,而其他地方的农民却是在走亲戚。”想到早年的见闻,陈立旭感触,是浙人的“敢为天下先”,把浙江从山多地少的资源小省,打造成了经济大省,使之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行地区。
在编纂《文化发展的浙江样本》的过程中,陈立旭也从浙商身上,感受到文化自信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共生共荣——如今,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民营经济的优势逐步往文化浙江建设拓展。在全国文化产业占比不到4%的情况下,浙江已经迈过5%的门槛,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杭州更是和美国一样,占比达到了25%。“中国影视基地”横店、“中国动漫之都”杭州……无论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样本,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组建之江实验室,筹建西湖大学,阿里巴巴‘城市大脑’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之江实验室的引领作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平台作用”……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批科技企业、机构被提及,引发热议与关注。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浙江发展的又一个重点、亮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吴晓波正在根据上个月评审会上的专家意见,对负责课题《创新发展的浙江样本》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完善。
“浙江的创新发展一路走来,阶段性特征很明显。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视野更加开阔。”浙江市场端的创新强省优势成为吴晓波的重点研究对象,“发达的民营经济、强大的市场经济基础,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引领是浙江独有的优势,这些优势对上游的拉动作用很大,能够自下而上拉动基础研究、带动科技的创新。与此同时,浙江广阔的市场也能承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经济腾飞、科技加码,在为自信赋能的过程中,浙江找到了许多发展的“支点”。
翻开当代浙江改革开放40年发展史,一个个活跃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浙江符号,把浙江故事娓娓道来——
崇德向善的最美现象,是道德建设的浙江品牌。这几年,文明之花开遍浙江的每个角落,一系列“最美人物”先后涌现。中央和省委领导更曾先后多次就我省“最美现象”作出重要批示,并盛赞浙江为“道德高地”。
义利并举的浙商精神,是经济内涵的人文体现。例如,“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自2015年发起乡村教师奖以来,已经连续三年、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额为1000万元的现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是浙江商人将大爱向四面八方传递。
……
省以江名,地如其名。浙江历史发展的转折和曲折不胜数。《中国方案的浙江样本》将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浙江样本、共享发展的浙江样本等方面切入研究,为浙江人民树立自信,为浙江繁荣提供新证。
创新实践探明天
浙江是全国多领域发展先行区,有人说“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浙江的当代发展研究,为全国提供了可鉴可学的样本。
“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不可能来源于管理者们的闭门造车。从县,到市,到省,再到国家,许多国家制度来自于地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这里有一个地方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的辩证法。”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从“八八战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丛书总论负责人郁建兴教授在研究过程中深有感触。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不断先行先试,始终走在前列。因此,许多浙江的地方治理经验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源头活水。”他举例,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大范围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来源于安徽小岗村等地的实践经验。
提及在全国范围引起讨论与效仿的浙江经验,《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从“增强八个本领”到“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两项课题分别关注的“千万工程”和“最多跑一次”不可忽略。
春日,安吉鲁家村的小火车又载着一批游客出发了。回望过去的村庄,资源少、环境差,村民宁愿在县城租房也不愿回家。而今,这里却是一路青山绿水,各类休闲旅游设施齐全。鲁家村的变化,是浙江自2003年起全省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缩影。
“千万工程”推行15年,日前再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点赞。紧接着,国家生态环境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的重要批示,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
“浙江乡村活力充沛,生机盎然。”在第二期文化研究工程中,重点负责研究浙江乡村发展的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认为,面对转型期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学者需要走出书斋,做有根柢、有学理、有创见的研究。多年来,她和课题组成员的脚步遍布全省几百个村庄,深感“千万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村庄各方面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乡村的内在活力。东阳花园村里办起国际化学校,松阳县的群山绿水间点缀着众多时尚而设计感极强的民宿,安吉余村为村民建立家庭档案……惊叹于浙江乡村翻天覆地变化的她感慨道 :“村庄环境好了,村民生活富裕了,对家乡的认同感更强了,留下的年轻人更多了。”
“乡村振兴是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也是乡村自信的重新塑造。‘千万工程’的超前擘画、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 具有引领方向的重大意义。”陈野说。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浙江代表尤为兴奋——浙江首创的“最多跑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全省实现率达到87.9%,群众满意率达到94.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2016年率先提出后,“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相应举措:西安,去年3月公布首批“最多跑一次”事项;上海,自去年8月起,在东方、徐汇等地公证处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安徽,去年9月出台了《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努力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最多跑一次’改革,目的不是政府而是老百姓。它以提升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满意度为出发点,倒逼政府机构、流程的再造,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发展思路。”郁建兴分析。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国家的命运,就是浙江的命运。国家的使命,也是浙江的使命。在研究中,众多研究者不约而同地认为,浙江许多区域治理经验,掐准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治理难点,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方法论价值。
据邵清介绍,《从“八八战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围绕从“两山理论”到“美丽中国”,从统筹城乡到区域协调发展,从海洋强省到海洋强国建设,从“两鸟理论”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11个浙江区域实践经验,作出系统研究。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浙江当代发展研究,以新的历史高度,从全面总结浙江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出发,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以己之长,为国家治理誊写出一份浙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