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港产城联动释放临港经济新活力

25.07.2017  01:12

今年以来,湖州以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以长湖申线、京杭运河临港产业发展为活力带,加快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大力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的临港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


一、弄潮“水运圈”,盘活港产城发展一体化


纵横交错、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串起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旺了沿河产业和临港经济。湖州通过航道改造提升,港口岸线资源整合,重点发展综合物流园区码头。凭借内河水运港口优势,一批临港制造业、临港物流业纷纷在沿岸筑巢。全长75.1公里,被誉为“中国小莱茵河”的长湖申线湖州段是湖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水上大动脉,沿岸聚集了南浔区的实木地板、吴兴区的金属新材、长兴县的新型建材三大百亿临港产业,成为所在县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港、产、城联动发展成效显现。

在长湖申线畔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临港大道、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电商巨头“唯品会”仓储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个占地约7平方公里、投资近百亿的综合物流园区内,汇聚了浙江海港集团、传化物流、铁路货场等铁公水物流业“大咖”入驻,建成后将集铁路港、公路港、水路港、金融港、信息港为一体,实现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成为连通“一带一路”的内河战略枢纽、临港产业聚集引擎。

湖州坚持走临港产业内涵式发展,营造现代化集约型水运结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产业结构。2016年临港经济占湖州市GDP的比重达19.8%,形成了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金属新材、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家居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临港产业。


二、领航“风向标”,开辟临港新城特色新路


以港兴产、港城融合。2016年10月,交通运输部批复湖州市创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后,湖州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编制实施《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的临港产业总体布局,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一张蓝图绘到底,湖州加强对港口岸线资源的统一管控和临港产业项目有序布局,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

在京杭运河临港产业带上,投资27亿的德清升华临杭物流园区,开园仅一年半的时间,园区拥有入驻企业商户60余家,二期项目也全部签约满,预计今年目标营收达40亿元以上,引爆绿色港口经济。数据显示,该园区今年1至6月的吞吐量为131.8万吨,同比增长49.97%。园区的二期项目也正在进行大刀阔斧地建设。除了依托京杭运河的临河优势,满足杭州都市圈制造业集聚平台的钢材及有色金属等物流需求,以及周边制造业主辅分离带来的通用仓储与分拨配送的物流需求。该园区还积极利用“互联网+”搭建信息综合交易平台,让过往商户享受“一站式”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

该物流园区只是湖州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一颗落地“棋子”。据悉,“十三五”期间,湖州临港产业重大建设将实施和储备项目111个、计划投资1144.78亿元,全力推进临港产业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六大临港产业集聚区、三大特色临港工业园区、七大现代物流园区、三大临港休闲旅游区,做大做强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信息制造、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等临港制造业,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中转物流等临港物流业,积极培育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船舶服务、口岸服务、临港信息服务等临港服务业。到2020年,湖州六大临港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湖州市交通运输局报送)

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举行授牌仪式
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授牌仪式于8月9日上午举行,交通运输厅
湖州构建绿色智慧水运示范现代化美丽经济走廊
近年来,首个大型共享智能岸电的建成启用,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