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聚焦“四大体系”打造河海联运内陆服务中心
近年来,湖州市狠抓功能完善、聚焦项目带动、强化机制创新、注重要素配置,加快建立完善集疏运、产业支持、高效运转、长效保障“四大体系”,努力形成“外出海、内联通”的水路贸易新局面。全市集装箱吞吐量由2011年的1.2万标箱快速发展至2015年的18.5万标箱,同比增长52.7%;2016年一季度,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万标箱,同比增长27.4%。
一、狠抓功能完善,优化河海联运集疏运体系
一是抓港口码头建设。先后建成长兴捷通、德清港国际物流园等集装箱码头,其中安吉上港国际港务公司码头已有中远等18家国际驰名公司设立集装箱异地堆场或支线。目前,全市共拥有集装箱码头4座,覆盖三县两区,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52万标箱;拥有持证港口经营企业318家,生产泊位857个,泊位年通过能力达1.2亿吨,最大靠泊能力为1000吨级。
二是抓航道等级提升。加快构建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现代化水运交通集疏运体系。累计投入资金23.3亿元建成湖嘉申线、长湖申线两条三级航道;积极推进长湖申线西延(梅湖线)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施工图设计获省交通运输厅批复,试验段已完成投资1550万元。全市现有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316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27%,高等级航道里程和占比均位居全省内河前列。
三是抓运力结构调优。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引导淘汰老旧落后产能,发展大吨位船舶。目前,全市注册营运船舶运力达151.8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达340载重吨,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内河前列;全市特种船舶达309艘、14万载重吨,分别占全省内河特种船舶的50.6%和53.9%。全市现有集装箱船舶45艘、2096标箱,较“十一五”末增加44艘、2066标箱。
二、聚焦项目带动,打造河海联运产业支持体系
一是做强临港工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航道沿线已形成了金属新材、新型建材等为代表的临港产业集群。仅长湖申线南浔段沿岸就聚集了300多家木地板企业,产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安吉县现有570多家外贸企业,出口产品以竹制品为主,2015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6.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11.4和5.6个百分点。
二是做大临港物流。推进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港口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枢纽作用,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一批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场站设施。目前,已初步建成德清临杭物流园、长兴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6.5亿元。同时,加快推进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长兴综合物流园等配套港口项目建设。
三是做活港口服务业。深入培育全省首个内河船舶交易平台,“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船舶交易1863艘,成交额突破8亿元,居全省内河第一。搭建船舶抵押贷款融资平台,“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抵押贷款金额9.4亿元。扎实开展船员培训,建成全省首个内河船舶驾驶模拟器。
三、突出机制创新,完善河海联运高效运转体系
一是强化区域协调机制。启动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联动机制,争取上海集装箱集疏运基地落户湖州港区。浙江省6家内河港口企业建立浙江省海河港口联盟,进一步完善海河联运、水陆联运、水水中转的网络体系。针对部分航道通航条件受限的情况,主动对接上海、江苏、嘉兴等地海事部门,为相关集装箱运输船舶办理特别通行证,确保其正常合法营运。
二是深化多方合作机制。安吉川达与上港集团共同投资1亿美金建设安吉国际物流园。上港集团重新启用上海共青码头,专门开设安吉进出口货物堆放区,使安吉地区经上海洋山港区进出口的集装箱全部在共青码头完成与穿梭巴士间的水水换装作业。引导推动湖州港口企业加强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对接沟通,寻求业务和资本合作。
三是完善通关一体化机制。该市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与海关分别在安吉设立办事处,下放外贸经营备案登记权限,使安吉港具备作为起运港的条件。与上海港合作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安吉上港目前已具备“安吉报关、安吉查验、安吉放行、安吉退单”的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功能,“水水中转”的内河起运港新模式日趋成熟。
四、注重要素配置,构建河海联运长效保障体系
一是聚人力优服务。对港口企业新建的集装箱船舶,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集装箱船舶建造质量安全、造船工人技术资质有效和内结构装配符合规范。推出集装箱船舶短期定期签证,在封航、交通管制期间,为集装箱船舶开辟“绿色通道”。
二是聚财力强保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湖州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对集装箱业务年标箱首次达到1万、2万、3万标箱及以上的物流企业均明确不同的奖励政策;内河集装箱港口企业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减免税手续。
三是聚物力重支撑。加强河海联运前瞻性研究,完成《湖州市加快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为加快河海联运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积极争创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明确2016年十大创建重点项目。(湖州市交通运输局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