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戏“回娘家”30年展演:平词花腔响彻街头

11.10.2015  12:50

  

黄梅戏《活字毕昇》剧照

  

黄梅戏《东坡》剧照

  

黄梅戏《李时珍》剧照

  “剧中以毕昇和李妙音的爱情为铺垫,以同行对手张宜的矛盾为戏剧冲突,设计了动人心魄的情感场景,亲情、友情、爱情丝丝入扣。”9日晚7时许,湖北黄冈市遗爱湖东坡广场上人山人海,一名戏迷看完大型黄梅戏《活字毕昇》后发出如此感慨。

  10月8日以来,以黄梅戏演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这里轮番上演,这既是第二届湖北艺术节入选剧目惠民展演的重要内容,也是纪念黄梅戏回娘家30周年展演周的开场剧目。

  折子戏《天女散花》、《回娘家》、《推车赶会》,黄梅小戏《打猪草》、《回门》,黄梅戏《慈母泪》、《费姐》……节目一周不重样,黄冈市民可在家门口免费听平词花腔黄梅调,看水袖长衫舞悠悠。

  正值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回娘家30年,中共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兵撰文为黄梅戏鼓与呼。他介绍,黄梅戏根在湖北,“娘家”在湖北,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繁荣于安徽。30年前,湖北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并在黄冈设立湖北省黄梅剧院。

  30年大发展,黄梅戏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在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艺术创新,走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在王立兵看来,黄梅戏在湖北得到了长足发展:

  精品创作推陈出新。先后拍摄了黄梅戏电影《血泪恩仇录》、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排演了黄梅戏舞台剧《双下山》、《未了情》等优秀作品十余个,在中国各地上演。还打造了黄冈名人系列的黄梅戏舞台剧,如《东坡》、《李时珍》、《传灯》、《活字毕昇》等。

  艺术水准不断攀升。黄梅戏电影《血泪恩仇录》填补了湖北戏曲电影的空白,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黄梅戏舞台剧《东坡》和《传灯》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东坡》还赴台开展文化交流,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观众认为,湖北黄梅戏,既传承了黄梅戏的正宗原味,又吸收了新的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生活气息,还注入了荆楚风韵,独具风格。

  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戏因人传,黄冈“招兵买马”引进演员,把黄冈地区的大部分楚剧、汉剧团改组为黄梅戏剧团,成立黄冈艺术学校。如今,湖北黄梅戏已名家辈出,杨俊、张辉等成为黄梅戏领域的杰出人才,杨俊、张辉两位还是“梅花奖”得主。

  与众多传统曲目一样,黄梅戏的发展同样面临一系列问题:专业人才不多、戏迷群体不大、资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作为娘家人,黄冈该如何为黄梅戏提供永久的依靠,王立兵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在人才培养上动真格,在扩大影响上出真招,在资金保障上投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