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治出好山水 绘就新蓝图

08.04.2016  10:16

  治水迈入第三年,一幅美丽浙南水乡的蓝图,已经在温州市全面铺开。接下来温州将继续深入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共140多个项目、总投资1140亿元,让水蓄起来、让水连起来、让水活起来、让水净起来、让水美起来、让水亲起来。在温州市域范围内,七条主线横亘五片区、跨越三大江,串联起“湖库相连、江河相通、山水相融、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美丽浙南水乡。

2015治水成绩单

  在发展与保护的天平面前,温州毅然走出了一条有温州特色的治水之路。治水,已经成为温州发展史中的精彩篇章。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2014~2015年,温州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9个、一二级管网849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19个,全面消除垃圾河666公里、黑臭河627公里,整治重污染企业1151家,平阳顺溪水库等一批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成投用。2015年完成水利投资153亿元、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河道11条、环境执法刑拘273人、治水捐资6.87亿元等均居全省第一。

  生态红利渐进释放

  瓯江和飞云江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鳌江江口渡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市区平原河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比2014年平均下降13个百分点、2013年平均下降25个百分点,省控劣Ⅴ类水质站位削减2个、市控3个,河网整体面貌明显改善,水质逐步向好。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其中,珊溪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珊溪水源保护工作连续3年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2015年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节水护水类金奖。

  机制体制不断健全

  通过建立融资平台、政银企合作、推行PPP建设模式等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治水,总投资50亿元的鹿城区瓯江绕城高速至卧旗山段海塘工程和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已采取PPP模式建设。建立“河长制”常态化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深化“河长”履职。出台《温州市河道整治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肃问责不履职或履职不到位行为。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和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典型经验在全省和全国推广。

  全民治水掀起热浪

  温州全民治水的热情,成为了“五水共治”工作最生动的画面。“五水共治”,目前已经纳入全市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学内容。全市范围内成立公益环保组织50多家,治水志愿者队伍800多支、成员3万多人。一批企业积极投身治水,从污染制造者变身为环保捍卫者,如森马集团等企业主动承接河道保洁、认领河段整治,成为“全民治水”的温州现象。央视《焦点访谈》聚焦报道了乐清10万民兵参与治水,成为浙江全民治水的先进典型。

2016治水作战图

  3月22日上午,温州治水文化长廊在市区瓯江路滨江带状公园落成。这是目前省内最长的浮雕艺术长廊,长廊东西走向,面朝瓯江,与瓯江水流方向一致,掀开了温州2016治水的新一轮浪潮。

  温州市域范围内,囊括了浙江八大水系中的瓯江、飞云江、鳌江,维系着全省人口大市温州900万人的生活。治水责任,任重道远。

  2016年是“五水共治”的关键之年,温州市以“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工作为指导思想:按照“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总体目标,坚持“水岸同治”的治水理念,围绕“以治促转”的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加快建设美丽浙南水乡,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铸就美丽浙南水乡新章。

  源头治水  治污先行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温州将深入推进“清三河”和水质提升,全面完成“清三河”达标县创建,确保已创成达标县不摘牌。深化黑臭河整治,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加速劣Ⅴ类水质站位提升,确保消除2个省控、10个市控劣Ⅴ类水质站位。大力推进瓯江翻水站提升改造、温瑞水系活水畅流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河网生态补水调水能力。

  大力实施河湖库塘清污(淤)。全面开展调查摸排,科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优先实施黑臭河、影响通航和行洪的河道清污(淤)。全力做好污(淤)泥处置工作,坚决防止二次污染。

  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以提高污水处理率、运行负荷率、达标排放率为目标,加快推进市区西片、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瓯江口新区西片一期、七都等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2座、开工16座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加快推进配套管网建设和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力争全面完成市区新一轮98个片区的截污纳管,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确保全部投运。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农户受益率达到80%。同时,深化畜禽养殖业等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

  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七大重污染行业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按照“三个一批”的工作要求,抓好“汰劣、控新、改造、严管”四个重点,确保到2016年12月底前,所有列入关停淘汰的企业全部关停淘汰到位。全面加快工业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和小微企业入园,推进行业集聚发展。

  系统治水  统筹协调

  深入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大三江流域、沿海平原及主要中小流域的治理力度,大力实施“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防洪水工程,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积极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并加速推进积水点改造、雨水管网建设和提标改造、应急排涝设备等任务,不断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深入推进“保供水”工程建设。统筹推进珊溪水库等7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改善提升农民饮用水条件人口11万人。

  深入推进“抓节水”工作。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工作。加强节水主题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节水减排”理念。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节水型单位、小区创建,节水技术、节水器具推广,争创省级节水型城市。

  深入推进“水岸同治”。全面推进温瑞主塘河“一环三线”水乡核心区建设,打造时尚温州的新名片、月光经济的集聚区。全市各地同步建设一批“水岸同治”重点片区,打造当地的“五水共治”先行区、示范区,带动全域治水。

  协同治水  多手发力

  坚持和强化“一把手”治水,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的督导作用。充分发挥镇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建立村规民约等,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水的积极性,全面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筹资”原则,保障政府投入不减少,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治水。发挥群众治水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投工、投劳、出钱、出力等参与“五水共治”。

  发挥市“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的作用,积极主动寻求更加广泛的外部技术支撑。整合环保、水利、气象、国土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智慧水乡”平台建设。推行刷卡排污、在线监管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治水信息实时监控,不断提升治水信息化水平。

  加大“五水共治”全媒体宣传力度,强化“新政聚焦”“曝光台”等平台作用,及时曝光反面典型和工作死角,积极营造良好的治水舆论氛围。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治水志愿者和治水监督员队伍,不断掀起全民治水热潮。

  依法治水  久久为功

  治水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年半载之计。今年是“五水共治”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治理污水之外,如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治水成果,成为温州重点探索的方向。

  全面依法治水。加强“五水共治”普法宣传,引导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树立法治思维,做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严格执行《温州市河道整治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强联动执法,从严从重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五水共治”和“河长制”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河长考核和问责力度。健全河道日常保洁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长效运维机制,积极探索和完善水价调整、排污权交易、生态环境补偿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