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公园讲“颜值”更要讲“气质”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公园文化彰显出一个城市的个性,更反映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如何让温州的城市公园更有文化味,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日前,市政协组织调研我市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情况,调研发现华盖山公园、杨府山公园和世纪公园等市区多个城市公园已融入了一些文化主题,但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现场走访
城市公园没姓“温” 缺乏个性和内涵
自我市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以来,新建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墨池公园等城市公园30个,改造景山公园、九山公园、中山公园等城市公园6个,街头绿地(小游园)241个,山地公园10个,滨水公园619个。
各式各样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休憩、交流的场所,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城市公园的品质和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市启动了城市公园“一园一品一特色”创建活动,市区各大公园逐一亮出“特色牌”,一园一品尽显公园的主题文化。
在市政协组织的调研活动中,《委员观察》栏目记者跟随调研组走访了市区多个城市公园,发现各个公园已融入了一些文化主题,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调研后的专题座谈会上, 与会专家认为我市一些城市公园虽然体量较大,但个性不鲜明、缺乏主题、缺少内涵。
“大多数城市公园都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主题文化建设,但部分公园的主题文化规划不强,主题性不突出。”市园林局局长张华义说,像白鹿洲公园没有明显体现出温瑞塘河文化,七都体育公园主题单一、体育设施建设不足等。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林锋认为,中国传统园林都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现在不少城市公园重在做绿化,而非做园林。温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如斗城文化、塘河文化、农耕文化、海塘文化等,都可以通过城市公园表达出来,重要的是怎样和公园结合。
“城市公园不同于自然公园,温州的城市公园应该姓‘温’,在植入文化元素时应准确体现本土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这个温州特色是现在我市的城市公园所欠缺的。”温州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说。
原因剖析
前期规划考虑少 后期植入不协调
在当天的专题座谈会上,针对目前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的问题,不少专家指出,城市公园文化品位还不够,大多与前期规划造园时有所不足有关。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方喜说,有些公园在设计与植入文化内容时,缺乏专家讨论和深入介入,对温州本土文化、公园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元素挖掘不够,最终植入的文化内容符号化、通俗化、模式化,导致一些温州城市公园“有形无神”。
“综合性人才缺乏也是一个问题,设计和建设城市公园需要既懂园林又懂文化的团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平生这样说。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局副局长张静说,从城市公园规划情况来看,一开始对文化方面考虑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基于现有地域环境、空间进行布局,由于工期、财力等因素,城市公园在建设时会先完成基础性工作,像文化品位等提升型的打造则会往后放。
【委员观察】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局副局长 张静
提升要先分门别类,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一个“大客厅”,如何提升其文化品位需要准确理解。我认为,对现有的城市公园进行文化品位提升时应先分门别类,根据各自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比如,华盖山公园历史积淀深厚,曾为宋代古城墙的所在地, 后逐步演变为市民公园,可以从挖掘、展示不同年代的历史记忆来提升公园文化品位;而对沿江滨水公园则更多地要承载与温州海洋文化相关的文化元素,携带原有港口码头的一些记忆,沿塘河的滨水公园则可以突出河居文化、塘河民俗等元素;中央绿轴作为城市主轴有着引领性的作用,那么中央绿轴公园在提升时可以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些元素。
现有的城市公园在提升文化品位时,不一定要做加法,不停地植入各种文化元素,也要做做减法,对不合适的内容要进行缩减。比如江心屿,现有的东西太多了,就可以做做减法。城市公园归根到底要满足市民休憩、放松的基本功能,在进行文化提升、突出特色时,也要不忘回归城市公园原本该有的功能。
在城市公园现有基础上做提升要注重和谐,无论形式形态上都要和谐,文化植入不能与公园本身格格不入。可以用植被遮挡、曲径通幽、动静分区等多种手法去处理。
另外,专业的事应由专业的人去做,文化的事需要文化部门介入,公园维养的事由园林部门介入,应有专门的委员会把关等等。
市政协委员、温州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分院副院长廖笑炎
缺的不是文化,而是良好的设计和展示平台
温州瓯越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片不少,可却无有效的载体将其彰显。我市当前在使用的公园众多,但各个公园千篇一律,不具备新意,未能发挥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最大作用。因此,温州城市公园真正缺的不是文化,而是良好的设计和展示平台。建议打造南戏、版画、非遗文化等主题公园,进一步提升瓯越文化形象。
做好规划是打造文化主题公园的第一步,包括审核建设和后期管理运行,旨在保证公园的文化主题能够彰显温州文化个性与底蕴、保证建成后运行的质量。可依据若干优良瓯越文化名片,打造主题公园,提升本土文化自信,带动本土的时尚文化建设。
文化部门需负责制订公园具体建设的主题与方案,组织相关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全程参与建设设计,建设符合主题文化内涵的市民休闲文化场所。
建后还需要管理,做到规范有序。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常规管理,主要是对主题公园的日常进行管理,如维护、清洁、更换公园内部的设施等。另外,还需要文化管理,即围绕公园文化主题定期开展文化活动与比赛,以及对市民自发活动的引导和监管,具体来讲就是对园内的相关文化商业活动进行规定和管理,从而保证主题公园的持续良好运行。
市政协委员、温州设计集团市政设计院副院长方岚
做文化品位提升可以留白
温州的城市公园由从无到有上升至讲求文化品质,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过程。那么,城市公园在满足了市民休憩功能这一基本社会属性的需求后,如何体现文化品质?如何突出意境?就温州的现有情况看,存在对本土文化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工期紧、造价低,群众互动性项目不多等问题,需要多方面去参与和理解。
做文化品位提升,我认为可以留白。一方面是时间上的留白。城市在发展,城市公园的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公园的文化品位提升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因此,不急于一蹴而就,宜梳理出一批很值得打造的城市公园分层次分先后去提升,在时间安排上有远近结合;另一方面是形式上的留白,可以用留白的手法做文化,精心打造城市公园。具体操作上,可以模仿上海鲁迅公园定期提升,以整治提升的方式对一个个城市公园进行改造。
市政协委员、原野农业集团董事长李星涛
基础建设容易,灵魂建设很难
在进行城市公园文化提升前首先要想明白各个城市公园的功能。如今的城市公园主要应该填补住宅小区所不具备的许多功能,为生活在周边的市民提供休憩、交流、教化的场所。对于绝大多数温州的城市公园来说,目前最大的使用人群是年龄偏大的市民,他们才是主体。因此,在城市公园文化植入时要有所针对性,尽量做到文化软植入。
基础建设容易,灵魂建设很难。文化品质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坐下来交流探讨,需要所有部门联合,统一规划布局,力避“建设是建设、管理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