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实施“阳光德育”培育“阳光学子”
近年来,温岭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理念,以公正、全面、悦纳和发展为具体要求,倾力于“打造阳光教师”“营造阳光校园”“推进阳光课程”“细化阳光活动”“创建阳光基地”“共塑阳光港湾”六大“阳光德育”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一、夯实“一个基础”,打造阳光教师队伍
该市践行“全员德育导师制”,实施“一项制度、双名工程、三个平台”。
“一项制度”是“班主任星级制”,将班主任按任职时间、培养业绩进行综合考核,评定星级。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用于班主任工作奖励。
“双名工程”是德育名师、名辅导员的培养。该市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教育局联合命名“俞明德工作室”,继续发扬年已古稀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俞明德老师的工作精神。设立首批两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德育研讨、送教下乡、带徒结对等活动。
“三个平台”是搭建三个成长平台。一是教师全员德育培训平台。二是高端培训平台,分批次选派德育骨干、名优教师赴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省委团校参加业务培训,近三年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三是德育论坛,该市举办或承办了全国生命教育现场会、全国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长三角城市群“学生解放行动”专题研讨会、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会等专题研讨50余场。
二、实施“两大提升”,营造阳光幸福校园
一是“高点定位”提升顶层设计。该市将2015年确定为“学校文化建设年”,以建设“美丽校园”为抓手,成立创建工作咨询委员会,出台《2015-2017年学校文化三年创建规划》,制定“美丽校园”创建时间表。今年,启动首批“快乐校园”建设,积极构建育人环境、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切实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二是“项目运作”提升建设水平。该市通过“项目化建设”的方式推进“阳光校园”建设,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启动校园景观、“班室”文化、“三风”建设等10多个项目。2015年,评选出21所学校为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18所小学、11所初中、5所高中被推荐参加省“美丽校园”评比验收。承办2015年台州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新河中学、新河镇中学、新河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得以推广,新河中学入选“2016年全国百所最具特色中学”。
三、突出“两个转变”,推进阳光课程改革
一是转变德育理念,推进特色德育。该市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面深化德育“一校一品”。举办两次德育成果展示会,认定两批共41所德育特色学校及德育特色项目,涌现出横湖小学“学生解放行动”、滨海二小“善化”德育、市二中“生命教育”、市特殊教育学校“厘米推动”等一批德育特色项目。
二是转变育人模式,推进课程德育。该市借助省、地精品课程评比平台,积极鼓励各校挖掘资源,开发校本育人课程。目前共开发实践课程360多门,其中省级精品6门,地市级52门,市级300多门,内容涉及20多个领域,列入学校必修或选修课有50多门。
四、强化“两个措施”,细化阳光德育活动
一是抓主题系列活动开展。该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主题系列活动。全市每月统一安排德育主题,内容涉及感恩奉献、遵纪守法、爱国爱党、明礼诚信、理想信念、五水共治、文化传承等方面。
二是促个性展示活动开展。该市实施“每月有赛事”,督促学校深入开展“阳光德育”活动。如2月为读书活动,3月为“三模”比赛,4月为篮球赛,5月诵读大赛和艺术展演,6月为礼仪展示,7月为足球联赛,8月为红领巾夏令营,9月为排球赛,10月为田径比赛,11月为科技创新嘉年华和书画赛,12月为“三独”比赛。各学校严格实施每年“校园三节”系列活动,即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
五、做好“三大优化”,创建阳光德育基地
一是优化校内德育体验基地建设。该市提出“养成教育+体验教育+生涯教育”的分段、分级具体目标,即小学以培养习惯为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初高中以明理导行和成人成才为重点抓好体验教育和生涯教育。全市创建品质化校内德育基地70余个。
二是优化素质教育学校实践功能。该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投资5000多万元,相继与18个部门合作,开发德育实践项目30多项、课程88门、教材20多本,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建有国家级基地1个,省、市级基地6个,县级基地若干个。运行8年来,已接待40余万名学生参加拓展体验,并成功承办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全省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展示活动等。
三是优化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机制。该市通过部门联合、项目开发、区域推动等模式,建设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法院、检察院、妇联、慈善总会等20多个职能部门,开发法制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等80多个学生道德实践项目。编印《温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名录》,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六、落实三个“联动”,共塑阳光德育港湾
一是部门单位联动,营造阳光正气社会氛围。该市教育局、公安、司法、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环保等多个部门单位,联合开展法制、安全、生命等教育活动,并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联合整治。其中“候鸟守护计划”是品牌项目,以5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该项目获得民政部“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三等奖、台州市首届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等。全市共设立了30多个候鸟守护基地,志愿者达1000余人,服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15000多人次。
二是“家校社校”联动,创新三位一体育人制度。该市建章立制,引导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活动,强化沟通,共同组织活动。家委会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三是“乡贤榜样”联动,全面发挥育德表率作用。该市依托丰富的社会德育资源,组织“百位名人进校园”“百位乡贤进讲堂”等系列活动。发动教师学生参与,推荐、评选出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师生道德先进典型,通过演讲、论坛、学身边英雄等多种方式,让全市师生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