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杭州可能风大雨疾还很冷
昨天(4月1日)是四月的第一天,杭城最高气温达到了29.9℃;放眼整个大杭州,除了主城区、淳安,其他区县市的最高气温均已经超过了30℃。走在路上,短裤短袖短裙比比皆是,天气暖得仿佛初夏。
但四月的第一个星期,夏天远没有那么早来,就连春天,也正处于“变变变”的不稳定状态。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从昨天下午开始,杭城上空云开始渐渐堆积,偶尔太阳被遮住,还带来了“多云转阴”的状态。是的,这意味着:天气从之前晴多雨少转为多阴雨。前两天,我们已经预报了清明节期间将有强冷空气来袭,而且在降温之前,还得先面对一波雨水和强对流天气。
今天可能有雷雨大风出门前关好门窗
正如气象专家所说,春天里每一次“不寻常”的升温,都预示接下来天气要发生剧烈变化了。市气象台说:由于前几日温度升得高,能量蓄积的条件较好,极易引发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今天下午开始,杭城的雨水将正式铺开,其中,主城区今天下午到傍晚起,转为阴有阵雨或雷雨天气,短时雨量中到大。今天出门前,大家千万记得关好家里的窗户,把阳台上的花盆、杂物等等早点收起来,出门时记得带上一把雨伞,因为大风大雨很可能“如约而至”。
这场雨水要一直下到周五。其中,周二、周三两天以阵雨为主,主城区最低气温17-18℃,最高气温25-27℃——这两天的雨还是比较温柔的,气温也不会降低;但是从周四开始,受到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杭州将经历一次大幅降温、较强降雨和北风增大过程。
大升温后面紧跟着冷空气,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民间气象爱好者“中国气象爱好者”分析认为:一方面,“暴冷暴热”,大家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另一方面,大升温也加剧热低压发展,增大气压梯度,让接下来的寒潮大风和强对流天气都更加猛烈。因此,“清明寒潮带来的大风,或许会超过2017-2018冬天的所有冷空气……它在江南制造的强对流,也会非常厉害”。
自古清明多变天民谣谚语各有理
宋代词人吴文英写:“听风听雨过清明”,果然没错。这个清明节,我们将在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降雨”中度过。从目前市气象台的预报来看,4月5日清明当天,杭城阵雨转雷阵雨,13-21℃;周五雨水暂歇但气温下降,阵雨转多云的天气,11-19℃;周六和周日两天气温最低可能只有6℃,大家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
明明已经是4月了,强冷空气还要来捣乱,这正常吗?其实回想一下前几年,杭州还蛮容易在清明期间迎来降温的。比如2015年的清明,杭州同样被冷空气打乱了升温的步伐,网友笑称“杭州一周有四季”,许多人在这个假期都经历了“先把厚衣服从衣柜里找出来,‘下岗再就业’”。
清明清明,古人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便意味着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你可能会反驳:今年清明又有冷空气、又要下雨,哪里称得上明媚和暖了?
其实,这里的“清明时节”指的并不是四月五日当天,而是清明后到谷雨前这段时间。而且你知道吗,清明是气象谚语“产量”最丰富的时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清明节的天气,从古至今都是风云诡谲、千变万化的。
比如我国北方一直以来就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也的确,气象预报也说了,这次的冷空气可能会给黄河以北地区带来最后一场雪;
类似的形容清明遭遇冷空气的谚语还有很多:“清明一场霜,麦子一包糠”,“清明怪风,伏里怪雨”等等。
再比如,关于清明到底是晴天好、还是雨天好,各地的谚语也是五花八门——有说“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清明日雨百果损”,也有说“不怕清明雨,只怕谷雨风”、“清明无雨旱三月”、“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很显然,这些谚语应该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因为进入春季后,各地对于冷暖、晴雨都有不同“需求”,也难怪江浙地区自古就有民谣唱道:“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种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畦干。”至于我们呢,大概只希望天气永远跟上周末那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不过,清明一过,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在等待大家。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是: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桐”就是桐花,在二十四番花信风里,清明时节对应的也是三种花的盛放——“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今年天气暖得比较早,其实上周末,我发现家里附近的泡桐,也已经开出了大朵大朵的花朵,像一个个铃铛挂在枝头,热闹得很。等这周的冷空气过去,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花草迎来生命的新阶段,杂花生树,万象更新。四月的杭城,有许多美丽等待着你去发现。
还有大家喜欢的彩虹,也会越来越常见。古人的气象观测中非常留意雷之激、虹之美。节气物语中都有专门的描述——春分是“雷乃发声”,秋分则“雷始收声”;而彩虹出现的时间跨度比雷声更大,从清明时节“虹始见”,到小雪“虹藏不见”,足足有大半年。
至于“田鼠化为鴽”,央视气象主播宋英杰认为:这只是古人的一种“误读”,包括惊蛰的“鹰化为鸠”、大暑的“腐草为萤”、寒露的“雀如大水为蛤”、立冬的“雉入大水为蜃”,今天看起来很怪异,天暖了鼠怎么就变成鸟类了呢;天冷了,鸟怎么就变成了贝类了呢,“这些,显然有违科学识见,它所反映的是古人关于万物运化的浪漫猜测吧”。(记者 陈淑芝 制图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