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新动力
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陈文文)41节车厢缓缓进站,东方带来的圣诞礼物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西班牙。12月9日,从义乌启程、行驶了21天的“义新欧”货运专列抵达马德里,义乌国际货运从此有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义乌筑梦“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舟山江海联运融入长江经济带、海宁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年,浙江打出了漂亮的“改革牌”,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系列转型升级都以改革为突破口。政府率先自我改革,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纵向撬动政府职能转变,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不断激发民间活力。
深改元年,“深”在何处?
经济进入调整期,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改革进入攻坚期,体制藩篱待破;社会进入转型期,深层次矛盾叠加凸显……浙江勇为天下先,多领域改革先行先试,遇到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决心坚定:新常态呼唤新动力,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用改革释放生产力、创造力和发展力。
在浙江,深化改革首先瞄准的是政府自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突破口——“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国首张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诞生在浙江,“四张清单一张网”先后推出,省级部门权力事项缩至4236项,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权力事项削减65%。从“当头炮”到“连环炮”,简政放权让人们对浙江改革预期更稳、信心更足。
深化改革有大动作,浙江“国字号”改革试点好戏连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在深改元年都有新突破。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开辟全新贸易格局,首列“义新欧”——义乌至西班牙马德里的国际集装箱班列贯通中欧;我国首部专门规范民间金融的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出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舟山探索建立舟山自由港区,“负面清单”外项目零审批、零收费;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今年明确12方面75项先行先试改革事项,成为全国县域多领域改革的探路者……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基层创新。素有基层改革传统的浙江,点燃了一批县域改革“新炉子”:在诸暨,民资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破冰”,民办医院学校迎来政策春天;在柯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超过70%,由344天减至99天;在海宁,要素配置流向“高大上”,亩产效益“论英雄”,破解土地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在全省扩面推广;在平湖,以机制创新撬动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不再独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在德清,城乡一体化大步推进,新“户改”让农民变市民,新“土改”让“死产”变“活权”,新“金改”激发“活权”生“活钱”……
深化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创业创新活力与日俱增。1月,嘉善工业项目“零审批”;3月,全省全面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4月,舟山扩权改革、嘉兴开始省市同步放权;6月,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所有审批事项一站式网上办理……这些改革的密集推出,为浙江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积蓄内力、强筋壮骨奠定基础。
改革重塑浙江。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支点,撬动整个浙中、浙西南地区扩大开放。从义乌到宁波—舟山画一条直线,搭在全省沿海的弧线上,形如弯弓射箭向大海,形成浙江向太平洋的开放之势,勾勒出浙江人从弄潮钱塘迈向搏击太平洋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