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治水:留得清水润潮乡
水乡海宁,河网密布。
人与水共同演绎的文明,有了精致灵动的海宁。可有谁能想到,千百年过去,这一方流淌着诗溪的大地,正面临“有水而无水”的尴尬。
面对“水乡没水喝”的窘境,海宁并不甘心。从强化河长领衔,建立“大河长带小河长”流域联合作战机制,到强化监督问效,建立“清三河”重点攻坚作战机制,再到推进“五位一体”农污设施长效运维保障,通过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让群众成为治水的“核心竞争力”。
海宁水质正在持续变好。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2013年的“合格”、2014年的“良好”,跨越到去年的“优秀”,市级河道43个监测断面四类及以上水体水质占比从2013年的20.9%提升到现在的74.4%,实现了以四类水为主体的历史性转变。
一个个新水乡故事,正在潮城海宁不断上演。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读懂,河长治水,如何有效动员、组织起尽可能多的力量;如何锻造、锤炼出水乡人的生态发展理念;又是如何重塑、凝聚现代农村的家园意识、心灵归属。
大河长带小河长
分流域治水效果佳
【长镜头】身为海宁马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发荣担任平阳堰港的“河长”一年有余。如今,他多了一个新头衔——“流域长”。“我不仅要管住自己的河段,也要盯牢大小10条支流的风吹草动。”徐发荣说。
此话不假。平阳堰港马桥段有大小支流10条,全长8679米,流经2个村、1个工业园区,人口密,企业多。“小河水质不改善,大河水质也难清爽。”徐发荣说,治水必须靠每条支流的“小河长”和干流的“大河长”共同发力,才能更给力。
【全景说】去年,海宁谋求从“河段治水”向“流域治水”转变,马桥街道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镇(街)。全街道将126条河道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由6名街道主要干部任“流域长”,即“大河长”,负责统率本流域各支浜的“小河长”,形成了“大河长”分片包干、“小河长”具体落实的金字塔式治水架构。
将“河长制”当成治河的“金钥匙”。以水质改善提升为纽带,使“大河长”与“小河长”成为利益共同体,开展大小河并治,推行流域治水。去年以来,海宁建立完善2469条市镇村三级河道全覆盖的“河长制”管理网络,实施问题联找、方案联订、会议联开、治理联手、成效联享和责任联担等6项工作措施,市级河长每半月一次、镇级河长每旬一次、村级河长每周一次,定期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变“河长”为“流域长”,实施大小河长联动治理,对市级河道两侧200米范围内污染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联动会商制度,以“十问河长”强化工作落实,确保河长到河边、知河情、懂治河。同时,还对30条市级河道(段)调整配备由海宁市公安局领导和派出所所长担任的“河道警长”,深化环保公安环境联合执法,2014年以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违法案件33起,11人被行政拘留,47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每条河道都有了治理“户口本”。去年以来,海宁结合年度制定出台的“河长制”管理工作重点,排出“承包”河道的综合整治、水质改善、河道疏浚、绿化养护的时序、进度等定性和定量指标,通过实施“‘清三河’全达标、劣五类全消灭、市镇村全覆盖”攻坚行动,创新开展河长“微信群”治水,实现图片化反映问题,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率。2015年,市级河长累计发现问题并交办完成762个。
治水还需“第三只眼”监督。人大政协全程跟踪监督治水,市级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指导员一线指导治水,组建治水义务巡防队、市民监督团,发动企业家和社会全民参与。组织开展“走进百村千河、关注治理实效”监督活动和“聚焦‘河长制’·发现好河长”活动,已挖掘并宣传9位爱水、护水的好河长典型。调整完善“河长制”公示牌,更新公示牌信息,公布河长职务和手机号码等,确保监督电话畅通,通过治水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担当,治出了全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凸显“全民治水”的氛围。
问题亮相藏不住
责任人脸上挂不住
【长镜头】“媒体曝光及作风效能问责,表面上‘伤了面子’,实际上对我们工作是巨大的推进。”说起因治水不力而被问责一事,海宁市马桥街道新塘村党支部书记姚强忠仍感触颇深。
原来,位于马桥街道新塘村一处10余亩的违建废品收购点及一家养猪场,污水直排附近桐木桥港,造成河道污染。《海宁日报》等当地媒体对其重点曝光。与此同时,政府启动责任倒查机制,对该河长、副河长等3名干部分别给予口头效能告诫、通报批评等问责处理,并扣除每人1000元至5000元考核奖,转入“五水共治”募捐资金专户。
问责的压力,催生整改动力。仅用了短短一个星期,现场基本整改到位。如今,走进新塘村,面貌焕然一新,原先污水横流、臭气熏人的废品堆场,已种上郁郁葱葱的苗木,违建猪棚也已复垦成良田。
【全景说】近年来,海宁将“督办制”作为担当“试金石”。立足聚力加压、强化监督、长效巩固。
——全面推行公开曝光制。始终坚持开门“治水”,将监督电话由上班时间延伸至24小时受理,发挥办官方微博的监督作用,在市级媒体《海宁日报》、海宁电视台开设“曝光台”和“今日聚焦”栏目,实行负面典型一天一曝光,曝光典型问题河道和责任人,让河长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媒体当面表态,从而“让问题亮相藏不住、让责任人脸上挂不住”,同时及时跟踪问题整改,做到发现问题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整改到位不放过,2015年以来已累计曝光并跟进112条问题河道的整治,交办处理电话和微博投诉237件,进一步表明“铁腕治污”、攻坚“清三河”的决心。
——创新推行挂牌督办制。出台《关于确保“五水共治”、“无违建”创建顺利推进的五项纪律要求》,由“五水共治”办与市纪委、督考办联合组成督查组,实施治水等重点工作“警中警”督查,重点对未通过验收的河道实施督查,直接到现场检查、踏勘,并查阅台账,交办问题,限时整改。对上级督查、领导交办、媒体曝光的问题河道实行挂牌督办,明确挂牌原因、责任人和整改限期,通过集中开展现场检查验收,对达到整治要求的河道实行摘牌销号,凡未达标的河道实行黄牌警告,累计分五批公布市级挂牌督办河道115条,督促整改100多次。
——严格推行考核问责制。进一步细化责任,倒逼工作落实,在对问题河道进行曝光、限期整改的基础上,健全问题河道回访机制,实施“清三河”回头看承诺整改机制,联合督查组到现场检查、抽查“三河”整改不到位和反弹情况,并以现场交办和督办单等形式督促责任单位限时整改、跟上进度。充分运用挂牌督办成果,强化责任担当,对河道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典型问题,市镇两级纪委主动介入,根据情节轻重,分别采取停职检查、书面检查、诫勉谈话、扣发奖金、效能告诫等多种形式实行问责,累计114名干部被追责。
水里问题岸上治
潮乡清水复长流
【长镜头】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五丰村万安桥堍,王亚峰拿着手机正拍摄黄湾港两岸美丽风光。“我喜欢摄影,河道及周边环境变好后,家门口的风景也美了,随手一拍都是美图。”她说,以前一河之隔有家喷塑厂,喷漆经常随风飘散,河面、地面及花草上到处都是油漆,而且气味十分难闻。自从企业腾退后,这里景象焕然一新。
水里的问题,根源在岸上。岸上的污染源消灭了,不仅河道能变好,岸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提升。
【全景说】去年,海宁规划东部(黄湾)生态功能区,结合“五水共治”,将河道沿岸企业分批腾退。五丰村那家喷塑厂也被列入腾退计划。“去年6月企业同意签约腾退。”五丰村党总支书记、黄湾港副河长徐朱海说,企业关停腾退后,村里立刻对37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复垦。
治水倒逼转型。据悉,黄湾镇324家腾退企业,通过落后产能淘汰、行业兼并重组,已分批进入镇“两创”中心。该镇负责人介绍说,“两创”中心预计可培育规上企业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企业发展得以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区域内以水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提升。
坚持河里问题岸上治,强化控源截污。自2012年以来,海宁全市共封堵河道排污口5020个,腾退市级河道两侧15米范围内工业企业153家。同时,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工业污水、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建设公共污水管网1427公里,实现工业污水全入网。
大力推进养殖业整治也是海宁根源治水的一大重点。许村镇许巷村原先有一温室甲鱼养殖基地,甲鱼棚面积超2.5万平方米,有甲鱼养殖户18户。由于治理不到位,养殖污染十分严重,周边百姓怨声载道。“五水共治”中,该镇下决心将其全部腾退,复垦土地110亩。随后,有村民投资建起了海宁市瑞泰农业有限公司,计划投入资金500万元开发种植精品果蔬。如今,已建标准大棚设施90亩,冷库60平方米,完成投资149万元。走进该基地,设施井然,环境优美。
截断农业面源污染,就要彻底消除畜禽养殖污染源。2013年以来,海宁在嘉兴率先出台《关于促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海宁市生态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等政策,全力推动养殖业转型提升。通过3年多时间整治,全市生猪存栏从30.8万头削减至1.5万头以下。此外,还拆除全市温室甲鱼养殖棚面积380万平方米,温室甲鱼养殖全面停养。
同步开展农村和集镇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近年来,海宁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和“建管并举、以用为本”理念,确保农污设施“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海宁在嘉兴率先出台《海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建立市、镇、村、户和第三方“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各镇、街道也成立相应工作小组,负责辖区内的运维管理工作,形成上情下达、政令畅通的运作体系。
尽收尽治,治理标准高。海宁制订下发了《海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技术方案和要求(试行)》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并加强了培训指导,对镇、村(社区)负责人、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专门培训,开展培训活动近50次,累计培训了2000人次以上。
据悉,今年海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通过因地制宜采取“三管两池”和“两管两池一生态”两种治理模式,新增受益农户2.5万户,并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