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走在质量兴教的大路上
前不久,全省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第十二次现场会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在杭州市余杭区召开。28个联系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人就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年一度的会议不仅是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轻负高质”的集结号,更是推动区域教育高均衡、高品质发展的冲锋号。
“十二五”期间,我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永恒课题。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不止一次强调,处在从“有书读”向“读好书”跨越的现阶段,浙江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公平和质量”两个问题,而质量是“读好书”的核心,“我们要不断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推进浙江教育加快实现现代化”。
坚持育人为本
以省委名义专题召开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这在浙江教育历史上并不多见。今年6月,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再次把全社会的目光吸引到教育上,会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育事业,推动育人工作不断跃上新水平。
而此前,省委、省政府还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加强大学生教育和培养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因为大家深知,学生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今天培育什么样的学生,决定着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将有什么样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省教育厅面向中小学,及时组织编写并推广使用了《好孩子》《小公民》等与地方实际结合紧密的德育教材;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时政教育,各校在显著地方设置时政宣传栏,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包括浙江的大事,今年组织开展了152万名师生参加的全省首届大中小学师生时政知识竞赛;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幸福校园,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最近,省领导相继走进高校宣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是自2005年以来我省一直坚持的一项制度,即由省领导联系高校并定期为高校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以此来增强高校师生的“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发展与学科、学院、学校以及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十八大以来,省领导已为大学生作报告超过40余场次。
为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省教育厅会同省委宣传部启动实施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10项举措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0项举措,出台《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方案》,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等5本地方德育教材。2014年起实施“百校联百镇”工程,全省遴选100个乡镇(街道)作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最近,又会同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筹划开展“双百双进”活动,组织百所高校结对县(市、区)、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提升教育质量
在2012年国际PISA测试中,我省普通学校15岁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素养成绩,排名参加国家和地区的第二位;全省高校已有29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地方高校有12个学科进入排名前1%,按同类院校分,居全国省区市第二;近4年来,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78项,科研经费总额282亿元……
一项项成绩、一个个荣誉是对浙江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最好的佐证。根据实际,我省规划学前教育重点放在“实现上等级”上,义务教育重点放在“实现高水平均衡发展”上,普通高中教育重点放在“实现多样化发展”上,职业教育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能力”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上,特殊教育重点放在“完善布局”上,继续教育重点放在“完善体系建设”上。
与此同时,各地各校在“轻负高质”上做了许多大胆而有益的探索。有的尝试做好教材二次开发,有的积极推广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有的以长短课、大小班、多学期制为突破口,有的则把期末书面考试转化成学生喜欢的乐考活动;有的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有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一直是我省教育工作的重点。“十二五”期间,我省实施了省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和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其中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单个项目每年省政府投入超过千万元。今年又启动实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遴选出5所高校,每所高校平均每年新增投入1亿元,着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近两年来,我省又打出了一系列强化高校教学工作的“组合拳”,尤其是实施课堂教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高校校(院)长教学工作述职评议,建立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制度,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进课堂听课制度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说,浙江省的做法借鉴了中央督导与巡视制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制度。
强化师资培训
教育质量根本在于教师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根本在于教师水平。201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在动员大会上,刘希平说:“在提高教育水平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步地抓教师培训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抓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才可能达到目的。靠抢夺好生源,那只能是暂时的,只有全面深入、持久、有效地抓好教师培训,才是根本所在。”
由教师自行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训机构实行竞争性参与机制,这极大地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此同时,省教育厅还从师德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工作检查和保障等八方面机制建设入手,将师德表现与评优评先相挂钩,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当“四有”好教师。
“十二五”期间,我省还支持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更多地通过“三位一体”方法选择招录适合师范教育要求的学生,鼓励地方和师范院校合作扩大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建立新招中职教师入岗前先用一年时间参加师范教育培训和到企业跟班实习制度。督促各地建立“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工资增量更多地向教学任务重、教学工作做得好的一线教师倾斜。
为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岗位,切实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从2013年起,我省建立了高校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培养期间,学校须为每位培养对象确定1~2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龄5年以上的优秀指导教师,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认真、具体指导,并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教研活动。2013至2014学年,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实行助讲培养覆盖面达到97%。
过去几年里,省教育厅每年都会推出一批实事项目,帮助师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其中,资助高校教师赴境外进行访学、资助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赴海外研修、建设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等,都有助于他们潜下心来,把精力放在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上。
浙江教育,坚定地走在质量兴教的大路上。
《浙江教育报》12月25日1版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