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橋:巧用“小基金”激活“大文化”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兩項法規,一正一反,相互配套。新准則堅持正面倡導、重在立德。新條例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12月16日,浙江天台平橋鎮后蔣村文化禮堂裡傳出“文化大使”洪亮的聲音。
今年以來,平橋鎮著力創建浙江省文化強鎮,大力推進文化禮堂建設,探索設立“文化禮堂基金”,發展“文化大使”隊伍,讓文化禮堂真正建起來、動起來、活起來。
“通過“小基金”助推“大文化”傳承,達到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的目的,構建起基層群眾的文化樂園和精神家園。”平橋鎮黨委書記陳立構說。
以點帶面,凝聚共識
始豐溪畔的后蔣村,新建的文化禮堂內,崇德館、非遺館等五大展館,圖文資料、實物情景等多無不透露出該村濃厚的文化氛圍。
“從舊到新,從無到有,我們僅用了三個多月。”該村黨支部書記蔣方強說,“我們借鑒‘文化禮堂’基金的做法,多方籌資,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
2013年,田中央村在文化禮堂“建、管、用”過程中,突遇資金瓶頸,建設停滯。該村探索無償捐助、自願“認捐”、無息借款等形式籌集資金,建立“文化禮堂”基金,讓禮堂長期有效運行。2014年,該文化禮堂被評為台州市農村示范性文化禮堂。
借助田中央村的成功經驗,平橋鎮11個農村文化禮堂在建設過程中,突出思想引導、道德教化、禮儀培養和文化熏陶,大力挖掘、展示宗族文化和傳統文化,喚起廣大村民對宗族、對家鄉的情感認同,引導多方力量通過自願捐助、自願“認捐”等形式廣泛參與“文化禮堂基金”建設,有效凝聚了基層群眾思想文化共識。
活動引領,匯聚力量
走進嵩山后村文化禮堂,一張心型的“幸福牆”上展示了該村各種文化活動。
據悉,該村自發組建興趣活動小組,每月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吸引群眾熱情參與,極大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去年,我們村花費了上百萬元建設文化禮堂,但建好后沒錢運行,成了‘擺設’,群眾意見很大。”該村支部書記吳宗會說。
10萬元“文化禮堂基金”,大大解決了嵩山后村活動開展所需的經費問題。開講座、唱大戲、看電影、學禮儀等各類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走出棋牌室,參與到活動中,成為文化禮堂的“主人”。
“‘文化禮堂基金’的有效建立和運作,讓文化禮堂真正建起來、管起來、用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精神家園’。”平橋鎮宣傳委員余敏霞告訴記者,“通過活動引領,村民走進禮堂,在這裡時刻感受鄉賢文化、家風家訓的魅力,讓文化禮堂成為示范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力量。”
文化傳承,激發活力
走進“全國第二批傳統文化村落”張思村,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古村落的構造、木雕、窗雕、石雕等,還有織苧布、箍木桶、木雕、編笠帽、編草鞋等10多項非遺手工藝項目的“活態展示”。
張思村在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的基礎上,建立農耕展示大院、非遺展示大院和傳統民俗大院等主題大院,通過整合散落民間、存活在百姓記憶中的文化元素,以記錄、活動、展示等形式,與鄉村旅游結合,激活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以“文化禮堂基金”為資金保障,“文化大使”為人才保障,2015年,張思村通過獨特的文化魅力,被列為全國基層黨建座談會、第三屆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非遺保護現場會、台州市家風家訓現場會等考察點。
不僅是張思村,平橋鎮各村在文化禮堂建設上充分挖掘地域資源,做足農耕文化、傳統文化、鄉賢文化和禮儀文化等挖掘工作。例如三吳村的書法陳列室、裡葛村的農耕館等,都以建立特色展館的形式,展示本村傳統特色文化。